2)第九百六十章:坚实后盾下的嘴脸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闷声道:“真是……不懂大势啊!”

  刘邦哪里敢真的骂嘛!南陵商会是南郡各大氏族的集合体,有一些小道消息说皇帝本人在南陵商会也有入股。其余的商会来头没有那么大,可是一个个商会多多少少也会帝国勋贵的背景,怎么也是不该轻易得罪。私人商贾可能没有太大的来头,但是不骂商会去骂私人商贾,已经是帝国三等男爵的刘邦可不想那么掉份。

  帝国重视军事的时候没有落下经济发展,任何年头有钱的基本是大氏族或是官绅、勋贵,皇帝从来都是在经济上优厚追随者。有钱了的勋贵怎么也是会置办产业,刘邦自己就有产业,甚至是随行使节团的商队中就有他的一支,这也是他不能骂出口的原因之一。

  刘邦最为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是有皇帝背景的南陵商会也最先跳出来,不得不深思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意见?

  事实上,刘邦也知道皇帝对自己有意见,曾经有那么一次可发生了一些事情。刘肥邀请众多王子和勋贵出游,结果出事了,那一次要不是长江南岸的火药作坊出现事故牵扯了皇帝的注意力。还不知道会惹出多大的祸事。另外还有别的原因,是他太黏糊魏豹,想着争取封地到南亚次大陆那一块,皇帝似乎也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才有他作为使节团正使出使的差事。

  皇帝对自己有意见,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恐惧的事情?刘邦比较幸运的是遇到一个遵守明面规则的皇帝,只要调查没有触犯律法,不会被皇帝一声令下灭了个满门。皇帝遵守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是一件好事,至少大家不用担心皇帝看自己不顺眼的时候九族皆灭……好吧,有史以来似乎也没发生什么灭九族的惨事,至多就是被夷三族,诛灭九族那是要到朱明皇朝才出现,然后“我大清”发扬光大。

  皇帝有意见,哪怕是没有灭门之祸也能想象出心理压力该有多大,刘邦处心积虑想要立下大功劳,无非就是想要让皇帝对自己转变态度,可是陆向带头那么一整,他的心情不由忐忑起来,本来想要独吞的大功劳也摊开来说,期望的不就是陈余、韩信和余樊君的支持?

  事实也证明刘邦这一步走对了,各个商会要求补偿,韩信一出面很快就确定补偿方案,随行的武装人员被抽调公用时,武装人员的薪水由官方支付,其余倒是没有提出什么要求。

  刘邦很清楚各个商会是在卖韩信这个皇帝唯一的徒弟面子,要是由其他人去协商,还不知道各个商会要提出什么要求,可以肯定是的是要被刮下一层皮。

  “跟随前来乌孙王庭的一万八千士卒,选自武装人员的六千是可堪一战的士卒。”不是韩信不将所有部队带来乌孙王庭,是乌孙王勃西靡很是客气且隐晦表示过,所以只能是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