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第二十一章_畅游六零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是,自学好难啊!

  走了一个知青,村里有些流言蜚语出没,大意是说王家白忙活一场,城里人就是这样子,有机会就不回来了,就是对他再好,也是留不住的云云。有些自觉条件不坏的青年,开始与保国套近乎,觉得自己可以摘这朵‘兰’花。

  而保国不以为然,妹妹哪合适找这些粗汉子啊。

  扫盲班的课让吴红儿替了,老师重新安排过,吴红儿教小班,没有工资,与知青一样,只有半天工分,大龄女知青(24岁)教中班,女知青杜群挺郁闷的,长的一般般,年龄又大,没条件的她看不上,有条件得看不上她,她不知道如何是好?她还想着能回城呢,可惜家里人是不会帮她,也没有关系背景帮得上她。

  而,沉默是金地徐诚开始教大班。

  吴红儿向王兰兰借高一课本,王兰兰送她一整套高一高二的课本,是废品回收站一分一斤掏来的,凡是课本,她精神力探到,她统统买下,与废纸一起处理,挺可惜的。

  吴红儿不懂之处会向徐诚请教,因那个徐群还不如她呢,徐诚也有些不大懂,不过他好学,也渐渐重新开始自学,你来我往的,两个人很聊得来!成了好朋友。

  1973年2月底

  山上的桃花开得正艳,野草出冒出了嫩叶。公社下放了几个劳改犯。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知识分子,有医生,有资本家,有地主女儿。玉泉村也来了一个有海外关系的知识分子,听说是留洋回国的大学教授,王支书没有让他去当什么羊倌猪倌的,而是让他给扫盲班加初中班,上初中的课程,毕竟能考上初中的孩子不多,有钱有心让子女上初中的家庭不多。十多岁的孩子们就这样子一辈子在地里刨食儿,不是事儿。知识能改变命运!他家就是这样子的,两个儿子高中毕业,送些礼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还因家里成分好,很快便升了职。王支书对那知识越多越发动的言论,是不以为然的很。因而,他对那已花甲之年的知识分子面上一般般,私下十分善待!吃食住行,私下一一补贴着。

  王兰兰也私下找老人学习繁体字,自学真不是人干的,学校的老师也不大敢私下教她。兰兰每个周日,都送去鸡蛋肉类等熟食去找那老人,对方也不客气,吃个精光,教她也不遗余力。还问她要不要学习外语?兰兰很坦然的点头。

  日子不疾不徐地过着。

  1973,夏

  王兰兰与王保国毕业了。

  王家突然收到萧哲也来电报,说一切平安,让王兰兰等着招兵令,他给她争取到一个文艺女兵名额。

  王家人哗然!

  几日后,收到来信,细说了他的当时的情况以及近况,当时他家里人不同意他回乡,冷不丁地送他进了部队,一开始就不让与外面联系,半年后新兵集训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