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陈华锦绣文章三篇_回到唐朝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高都快跟不上陈华的节奏。

  见太监小高写的吃力,陈华将度减慢了下来,在念到“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时,陈华的声音戛然而止。太监小高刚好将整篇全部写完,他没有忙着甩了甩自己酸痛的膀子,而是带着崇拜的眼神盯着自己写下的诗,全诗三十六句,句句成景将春江花月夜的美色娓娓道出,这绝对是一绝句,一流传千古的绝句。

  “陈公子高才!”这是太监小高给予陈华的评价,他甚至觉得当自己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就该扇自己两耳光,太不会拍马屁了,单单这一诗,明日传遍长安,陈华就成了诗圣,那不是高才,而是天才!

  “看来自明日起,大唐朝又将出现一个大文豪。圣上万福,天佑大唐!”抄录完陈华所念的诗后,太监小高拍着马屁向李世民进献道。李世民虽然没有拍手叫好,但长年侍奉君王自然察言观色就能看出圣上欣赏这诗。

  陈华谦虚一笑,因为他看见了李世民眼中稍纵即逝的欣赏:“还请小高公公再代笔片刻。”

  “陈公子还要写?”太监小高不敢相信地看着陈华,这一诗已经够了,难道他还要再写一?

  陈华点了点头,意思是他还没写够,将小太监的惊讶抛却脑后,转而念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陈华在念出他第二篇文章时,小太监已经忘记了快记下,反而是李世民提醒说了句“记下”,小太监才慌忙换了一张纸认真执行命令。

  陈华把韩愈的《师说》完完整整背诵一遍,改动了几个地方,就成了一篇陈华所写,劝人学习的文章。

  武能立国,文能安邦,这个道理李世民懂,自从他登基之后,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为突出的就是科举制度,打破了世袭垄断让寒门学子有一跃龙门的机会,但改革的成效并不突出,除哪些门阀士族外,普天之下,读书人太少,有得甚至以为读书无用,还不如学的一身本事建功立业,而陈华的这篇文章,无疑在理论上支持李世民加大科举改革的决心。

  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读书有用,要让他们知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有陈华这篇文章足够。

  在陈华念完《师说》之后,李世民心里还想着,等会儿让人把虞世南请来,将这两篇文章从新抄录一遍,然后定制成册,往天下所有学堂以供学子学习。

  单单凭陈华这两篇文章,绝对可以入驻弘文馆,他正准备宣布让陈华去弘文馆当学士。那料到陈华却再度开口:“小高公公,还请再为代笔。”

  “什么?你还要写?”这次说话的是李世民,他认为陈华连续写了两篇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