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秋收大典论兵(3/4)_三国:我,刘备的首席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队还是需要慎重。”

  “主公,打仗,比拼的从来就不是兵马多寡,而是国力后勤。”

  “徐州是我们的根基,过分扩军如同饮鸩止渴,所以,在下也建议我们扩军,只能以五万为限了。”

  “再多,承担的风险就太大了。”

  两大世家代言人都开口了,刘备不能不掂量着做决定。

  况且,他们说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刘备点了点头,看向一直没说话的林川。

  他还是没有任何的表示,刘备就清楚了,他对此,是赞同的。

  事实,在林川最初的计划里,是两年募兵十万。

  只不过因为这一年,徐州太顺利了,让刘备开始有些急躁起来。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招募五万屯田兵吧。”

  在刘备准备翻过这一页的时候,林川终于开口了。

  屯田兵。

  简单说就是有战打的时候拉出去,闲置的时候负责耕种。

  这也是这个时代各路军阀为了养活几十万大军惯用的路数。

  “云霄你不是一直反对屯田兵制吗?”

  刘备挑眉问道。

  是的,林川对此确实不屑一顾。

  道理很简单。

  这样的军队,说到底没有太大的战斗力,因为他们训练的时候还比不耕种的时间。

  战斗技巧、阵法演练这种是需要日复一日去形成肌肉记忆的。

  况且,养活这样的军队,你除了要给粮饷外,还得给俸禄,本身投资就不小。

  别的就不说了,光说于禁吧。

  他本身能力不弱的,不客气的说一句,不仅不弱,而且强的一批!

  他真要是像关羽说的这么不堪,能跟张辽并列五子良将?

  闹呢。

  还不是因为被老曹派去凉州屯田了。

  到最后,多年的战斗经验、作战技巧都被荒废了,反而成就了二哥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之名。

  所以尽管现在徐州只有四万人左右,但林川对他们很有信心。

  为什么,他们的时间全部都是投入到训练中去了。

  这样的军队,才配称之为骁勇善战啊。

  要说缺点,可能就是实战经验差一点吧。

  “五万屯田兵,只服役一年,明年秋收后,他们纳入作战序列,与现役大军一样。”

  “之后要招募屯田兵,也按这个时间节点来推行。”

  这个方案是林川根据目前的现状作出的符合自身条件的募兵制度。

  众人一听也明白过来了。

  第一年既可以屯田,又能简单的熟悉一些基础的作战技能。

  这样第二年正式服役可能可以直接跳过新兵训练期直接进来高强度的精锐化训练。

  想到这。

  反应过来的众人都朝着林川投去钦佩的眼神,这种衔接,确实很完美。

  经过了林川的洗脑。

  现在大家对军队也是更倾向于追求质量,不盲目追求数量了。

  “那好,子龙你和子敬协调好,明天就着手去办此事吧。”

  刘备心情大好。

  “诺!”

  二人起身接令。

  此时,一名斥候跑了进来。

  “报,主公,幽州公孙伯圭差人送来书信!”

  。com首发最新。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