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八十四章大事件_帝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号编队出发,两艘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海上战舰编入欧洲舰队的目的何在,无人得知。但是有一个目标是明确的,大明正在按照陈燮的指引,打造一个强大的帝国。

  历史巨大的惯性在英国延续。1685年詹姆斯二世全然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此后进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门、教会、大学去担任重要职务。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教徒以信教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的教坛上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的普遍反对。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而这一时期的法国,在陆地上击败了神圣罗马帝国后,路易十四主动提出了何谈,确立了法国的大国地位之后,注意力再次转向了欧洲之外。法国,加快了其在非洲殖民的步伐,同时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达成了秘密合约。这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事情。该密约的主要内容为,一旦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遭到了攻击,两国之间应共同抵抗攻击。

  苏伊士运河的挖掘工作进展的并不顺利,这个时代进行这样的工程,难度确实很大。尽管大明政府动用了一切能动用的力量,并且在埃及招募了十万民工,工程的进度也只能算一般。如果一切不会发生变故,二十年内修通运河是可以期待的事情。

  尽管大明帝国在非洲的驻军显得相当的克制,避免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事务的发展,往往不会以人的意愿为转移。意识到这条运河开通之后的危机,法兰西的路易十四首先做出反应,派大臣加快了与英国的联系。同时不断加强其在北非的军事实力,并且帮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钢铁生产和军工生产,无偿转让了燧发枪的技术。

  在国内路易十四多次增加了大明商品的税收,其中的重点就是棉布,目的在于保护国内的工商业。张广德多次派人前往欧洲交涉未果,法国方面寸步不让,其他欧洲国家有样学样,导致大明生产的棉布在欧洲市场逐渐的萎缩。棉布仅仅是一个开始,自棉布之后,欧洲国家针对性的就大明帝国的工业品销售增加税收,除掉欧洲无法生产的茶叶、丝绸、瓷器这三种产品之外,对其他的产品都增加了巨额税收。

  大明政府派张广德作为特使,前往欧洲与各国进行磋商,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做出了任何让步。在西班牙,张广德受到了严重的冷遇。因为欧洲国家的商业举动,大明帝国的轻工业生产出现了大面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