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随笔,与君分享_调教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四史加清史搞的有几人?资治通鉴有多少人读过?古文观止、群书治要、十三经,还有清版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又有多少人读过?

  那些枯燥到让人抓狂的之乎者也才是真正的历史....

  而现在年轻人所谓的历史,在论坛里,在百度百科里,甚至是在像我这种无良作者的小说里!!

  他们看到新奇的观点,看到有别于今的表述。深深的记在脑子里,当那就是历史,那就是正确答案。

  殊不知,要是有那么简单,历史也就没有如今百家论鸣,一言说,有万般解的局面了。

  也不会有人喜欢陈寅恪,有人推崇钱穆,更有人只信吴晗了。

  当朝太祖读了十几遍资治通鉴,一代伟人也不敢说全通全悟,何况咱们就网上看几个标新立异的贴子,读几个无良作者的讨巧噱头?

  说了这么多,不是吐槽,也不是鄙夷某些读者。

  因为这样的现状,作为历史文化输出者的作者本人也有推卸不了的责任。

  我想说的,是现状。

  小说!

  历史小说!

  它首先是个小说,是一个自然人脑袋里臆想出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艺术文字。

  文字的魅力不在于感观,而是读书的人通过自己的思维形态,在脑袋里二次构建起来的另一个虚幻。

  所以....

  即使再贴近历史,它也不是历史!

  可现状又是什么呢?

  现状就是,作者为了猎奇,为了标新立异,为了让读者相信这就是真的历史。极尽所能、搜肠刮肚,把一些不是真相的真相写的言之凿凿。

  众位爷立马信以为真,只当中华文明五千年风风雨雨就是这么过来的。你别人不是这样儿,那你就是胡写,就是什么都不懂!!

  有异文者,必群起而攻,彰显学之渊博,思维缜密。

  于是,像我这样的作者更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规规矩矩地自己也把自己的小说当成了历史...

  甚至到,一些有争议的,还不算错的东西宁可不用,也不拿来招骂。

  于是乎,历史文就成了一条越走越窄,越走越没新意的“大分类”。

  读者以小说当史,作者不敢施展拳脚。放飞想像力。

  也就形成了今天:

  十男九穿越,还有一个是扑街。

  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

  穿古若从商,纯属脑灌浆。

  等等等,必须的套路。

  不但禁锢了作者的思维,也禁锢了读者的眼界。

  ....

  其实,我们跳开所谓的历史常识,用客观的眼光看古人。

  傻吗?比猴儿还精!

  刻板吗?一点都不木讷。

  ....

  还是举几个例子吧,都是今天在书评区看过的。

  事先说明,没有对喷的意思,咱们心平气合的来一回“学术讨论”。

  比如,有一个读者吐槽主角天下至圆之说,就自配涯州,太过牵强。他说打断了皇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