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曾国藩第三部--黑雨_223_曾国藩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来,另刻

  木质关防一颗: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侯行营关防”。并将此事附片上奏。

  慈禧太后看完这道奏折后微微一笑,命军机处再拟旨:

  曾国藩请以散员仍在军营自效之处,具征奋勉图功,不避艰险之意。惟两江总督责任綦

  重,湘淮军饷,尤须曾国藩筹办接济,与前敌督军同为朝廷倚赖。该督忠勤素著,且系朝廷

  特简,正不必以避劳就逸为嫌,致多顾虑。

  这道上谕,肯定了他的功绩,表示了对他的倚重,曾国藩看后略觉心舒。但他意犹未

  足,于是三上奏折,请开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之缺。

  十天后,上谕以日递五百里的速度送到济宁州曾国藩行营:

  曾国藩当体仰朝廷之意,为国分忧,岂可稍涉嫌虑,固执己见!着即懔遵前旨,克期回

  任,俾李鸿章专意剿贼,迅奏肤功。

  显然,慈禧为曾国藩三请开缺的举动而愤怒了。双方都未在原定的基调上后退一步。赵

  烈文、汪士铎等人都来劝说,就此罢休算了。曾国藩也觉得骑虎难下。最后,他下了狠心,

  与其这样以失败之员重回江宁,赧颜见江东父老,不如干脆让她全部开缺,回荷叶塘做老农

  算了。辞职毕竟不是谋反,再有人从中挑唆、搬弄,也不至于到达杀头灭门前功尽毁的地

  步;只要不到这一步,他就不怕。正拟第四次再辞江督时,内阁又递来一道上谕:“曾国藩

  着补授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之任。”

  慈禧太后终于让步了,曾国藩也就不再固请了。他收拾行李,带着幕僚们打马重回江

  宁。一路上心事重重,很少说话。在徐州城外,路过有名的折柳长亭时,曾国藩在轿中隐隐

  见长亭粉壁上题满了诗,打头的一行字大些,写的像是“中兴将帅咏”几个字,他吩咐停轿。

  曾国藩走出轿步入亭中,抬头细看,粉壁上写的是十首七绝,总题叫“中兴将帅咏”,

  每首咏的是一个带兵将领。他一首首看着,前八首像是咏的赛尚阿、乌兰泰、吴文镕、江忠

  源、何桂清、胡林翼、胜保、僧格林沁,看到第九首时,他的心跳了起来,那诗写道:

  古今无两庆封侯,北进惜乎无善谋。

  若许当初亲骑射,河淮处处是高楼。

  这不正是咏的他自己吗?曾国藩满面羞惭。薛福成吩咐亲兵:“村俚野语,无礼之甚,

  还不赶快涂掉它!”

  “让它留着吧,也好作面镜子照照。”曾国藩有气无力地挥了挥手,蹒跚地走进绿呢大

  轿。

  正在这时,前来徐州接钦差大臣关防的李鸿章带着一班文武大员亲到城外郊迎,将曾国

  藩一行前呼后拥地迎进知府衙门。李鸿章恭恭敬敬地向恩师请教治捻之策,曾国藩抚须沉思

  良久,什么话也没说。李鸿章再三恳求,他仍只字不言,只挥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李鸿章

  接过看时,纸上写的是:“捻乱止于河防。”

  望着恩师坚毅的面孔,李鸿章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将这张纸细心折好,放进衣袖里。

  高楼,指山东曹州高楼寨。僧格林沁被捻军斩首于此。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