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零一章 临阵磨枪(四)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人寿命不上,底层人日子也苦,小时苦,长大也苦,想再活五百年,有此想法都是生来就享福的帝王贵族,底层人民,大概对生死看的比较淡。

  刘备左手旁,一个不认识的乡勇低着头,声音平静的说着,“将军你不提,俺也知道明日得拼命,要死人的。可当兵,哪有不死人的道理。”

  说到这,目测年龄不小,面容干瘦,胡茬灰白的乡勇抬头向夜空看了一眼,似在回忆,“家里没地了,俺说要不投黄巾去,老娘打我,说俺当贼辱没先人。”

  说到这,中年乡勇自嘲的笑了笑,“后来遇到将军招兵,俺就来了,当个兵,给五十贯,值!老娘和我弟在家有这五十贯,能好过几年。

  【讲真,最近一直用咪咪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将军,俺也不要别的,就是想知道,俺真死了,能赏多少钱?”中年乡勇话说完,错过身体,看着刘备。

  中年乡勇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所有乡勇,目光都朝刘备和李孟羲看去。

  这一道道目光,让刘备觉得心头一重。

  刘备自己除了一个远的不能再远的汉室宗亲的身份,他自己也是出身底层,民生疾苦,感同身受。

  一想明日这些在各自家里都是顶梁柱的汉子,明日不知要折掉多少,有那么一瞬间,刘备于心不忍,想干脆不打仗撤军多好。刘备确实有些妇人之仁。

  “这五十贯是多少钱?多还是少?”一旁李孟羲疑惑的问到。

  原来,当初刘备招兵时,一人给的安家费是五十贯,李孟羲对五十贯,没有个具体概念。

  虽不知李孟羲为何要这样问,刘备于是认真给李孟羲讲了一下,五十贯大抵是个怎样的概念。

  再往前个几年,年景还过得去,在县里皮货铺,铁匠铺这些地方做雇工,一个月能拿个三五百文至千百八文不等。

  而一只鸡,六十多文。粮价这两年快两百文,而刘备清楚记得,十来年前的时候,粮价也就百来文。

  也就是说,市民阶级,较低的收入水平,一个月工钱,也就够六只鸡,或者三五石粮。这是市民阶级,收入较高于底层农民。

  (一年大概……三千文,至五千文,也就四至六贯。)李孟羲粗算了下。

  五十贯钱,等于一个青壮劳力,十年的收入。

  很多了。

  算明白之后,李孟羲沉思片刻,他扫了一眼四周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和刘玄德的乡勇们,沉声说道,“物价我大致明白了,诸位若是不从军,在家乡种地,十年光景,能挣五十贯。

  要是在城里做工,一月挣一贯,十年光景,能挣一两百贯,说不定能创份家业。”

  “那咱按贵的,一年按十贯算。诸位爹娘把诸位拉扯大不容易,要是折在战场上,爹娘多年生养,可就白生白养了。”

  “都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