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二章 观敌之法:黄巾篇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番分析,分析的头头是道,逻辑严谨,大大高出关羽对李孟羲的期望。

  虽说,李孟羲自言不通军略,但他一番见解,数百乡勇之中难有人有这般水准。

  李孟羲问,昨夜为何不一道行军,以至军力两分。

  关羽摇头。“我军中多有俘虏。夜路难行,若带俘虏赶路,稍有不甚,俘虏夜逃,再生啸变,得不偿失。

  故,大哥和三弟,各带百五十人,先于敌山左右埋伏,而我部待天明再行。”

  关羽耐心的跟李孟羲解释着此中门道。

  李孟羲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把俘虏给忘了。

  可不吗,夜里黑灯瞎火的,如果俘虏想逃,趁夜摸黑趁看守不注意,一下就溜走了。

  一个俘虏逃,更多的俘虏也跟着逃,很快,俘虏躁动,便成不可收拾之状。

  如果只是逃了点俘虏,算不上多大的损失,但是在求生的欲望之下,温顺的俘虏为了活下去,会爆发出十足的勇气,会有胆量夺走乡勇们的刀反杀乡勇。

  俘虏躁动,俘虏再抢刀兵器,炸营立刻跟着就来了。

  俘虏多,而看押俘虏的人手少。

  俘虏集中一起,乡勇执兵在两侧看守,万一行军半途,俘虏躁动,突然发难,乡勇们不仅要以少打多,还要以散打整。

  俘虏们在一起,乡勇们为了以有限的人手看住俘虏,人手不得不散的很开,突遇混乱,乡勇们并不占据多大的优势。

  再万一,俘虏中万一藏着那种能以一敌百,能徒手挣断绳索然后手夺刀,杀散看守的猛人,继而凭借武力,迅速聚拢一伙人,以滚雪球之势,反杀了刘备军这几百乡勇都有可能。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领兵打仗,也应把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关羽不愧熟读兵书,他一番提点,李孟羲受益良多。

  看来,古代战场,俘虏管理之事,应慎重对待。

  若无俘虏,或是俘虏管理的比较好,比如有足够的绳索铁铐木枷之类的,能有限限制俘虏的行动,纵然没人管一时半会儿俘虏也逃不了。

  而要是,像目前这样,义军没带足够的绳索,俘虏只是赶到一起,用人看着,如此粗放的管理,得时刻防备着。

  军中有俘虏和没有俘虏,行军是两种情况。

  没有俘虏,夜晚行军无妨,就比如昨夜后半夜连夜带领离开的刘备张飞部。

  而带着俘虏,俘虏又没有很好管理,夜里行军,是为禁忌。关羽部便夜里不动,宁可天亮再动。

  关羽于军略一道,很有水平,李孟羲心里佩服。

  今日就要打仗了。

  打仗与自己无关,心知自己肯定不用上阵杀敌,李孟羲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但李孟羲好奇,临战时,乡勇们的反应。

  乡勇,做为乡间豪强私募的武力,其军纪士气良莠不齐,怕死畏战是常态。

  李孟羲此时想到了战前动员,尤其是像乡勇这些,特别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