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步之谋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砍伐树木到木材热处理,让木头弯起来,需要时间,这是再多人都没办法加速的工序过程。

  所以,如果要在战时制作巨型轮毂,可能会赶不上。

  车轮是最花时间最难做,且是车辆最关键的部分。

  而像车架,就好做多了。

  李孟羲于是想到,是否可以先把巨型车轮做好,然后随军带着,等需要攻城的时候,可以用现成的大车轮,快速制造出轮毂巨大通行性很好的攻城椎。

  这个方法很可行。

  攻城需要不了几个攻城椎,一辆攻城椎需要四个轮毂,带上十二个成品轮毂,便足够快速制造所用了。

  车轮可以用板车载着,一辆板车最少能装两个轮子吧?

  想着,李孟羲突然拍了下脑袋。

  虽然方法极好,但是无法操作,军中现在板车急缺,哪有空闲的车奢侈的来放车轮。

  李孟羲这时突然感到军队运力的重要性,也深切的明白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这句话,有多么正确。

  木匠营只是看到李孟羲站着发了好一会儿呆,他们却不知道,李孟羲已经在发呆这会儿,把好多关键问题想明白了。

  需要个超大的车轮,李孟羲抬头看着城门洞想着,至少半径得是现在板车车轮的两倍才行。

  攻城椎到这儿,没多少大问题了。

  李孟羲找来水袋,爬上攻城椎,往攻城椎上倒水,然后指着渗水的棚顶,耐心的给这些技术人员讲解着,如果是热油渗下来,就要命了。

  所以,攻城椎外面或者里面,应该用皮革挡上一层,才万无一失。

  攻城椎没什么大问题了,李孟羲下令让一夜没睡木匠们好好休息去。

  城上城下,新的一天开始,乡勇们攻守正酣。

  李孟羲走到城门洞之中,他看了一眼城门洞的宽高,又回头看了一眼几乎和城门同宽高的攻城椎。

  突然李孟羲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攻城椎从城外推到城门洞中是一个过程,撞城门,是另一个过程。

  城门被撞破后,是第三个过程。

  那么攻城椎是大点好呢,跟城门洞一样宽,可以替攻城椎后的人遮挡来自城门里的攻击;还是窄点好呢,可以让我方攻城椎缓慢前进之时,攻城之士同时从攻城椎两边向前杀出。

  到底,哪种情形更好?

  若是大城,城门洞应该很宽,或许无法做到和城门洞一样宽的攻城椎,但这不是问题,可以数个攻城椎一起推进去砸城门,几辆攻城椎并排完全可以把城门洞堵满。

  李孟羲一个人站在城门洞中,对城上城下的厮杀声充耳未闻,他眉头紧皱,小小年纪,脸上浮现着和年龄完全不符的认真。

  李孟羲在脑海中推演着画面。

  画面一:

  如果我军攻城和城门洞一样宽,那么砸破城之后,画面是这样的——城门砸开后,两军在城门洞中碰面,有着攻城锥的格挡,双方谁都无法攻击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