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章 古来青史留名者,皆有不凡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李家村族长的热心张罗下,村人都来了,围着门口往里看。

  刘备先挑要紧的问,问谁家有养的猪狗羊,不管大小,都要。

  如果有鸡鸭,也要,踩文一只,这个价相当高了。

  然而,问了一圈。

  没得下蛋鸡鸭。

  年景不好,当粮食都怎么够吃的时候,家禽家畜肯定是最先被吃了的。

  又没帮李孟羲办成事,刘备有些失望。

  虽然说李家村不大,但能维持起一个村子正常生存生产,各类物资和工具虽然不多,但是不缺的。

  因为最近在编铠甲,编甲需要针线,刘备就留意把针线之类买了。

  两长一短的三根针,并一小轱辘被缠在树枝上的细麻线。刘备给人二十文钱。

  剪刀给人五十文。

  锥子,也是妇人们的生产工具,用来纳鞋底,男人们也能用锥子穿箩筐。

  两个锥子,刘备给人六十文。

  钱肯定是给高了的。

  随后,锛子一把。锯子两把。

  刨子一柄,小凿子两根。

  还有麻布好几匹,皆不成整匹。

  别的还有一坛也不知好坏的酒。

  跟老人来的时候,刘备见老人背着的竹篓编的挺好,用四十文的高价,把老人的竹篓也买走了。

  篓子现在军中有大用,一个是用来盛物,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关羽部的战兵需要一些帮着带东西的架子和篓子,李孟羲称之为携行具的东西。

  刘备拿着竹篓看了又看,携行具所需的篓子要装被褥,比这要大,这竹篓小了点。

  刘备清楚的记得昨天跟李孟羲聊的时候,李孟羲提到每日能编出的树条篓数量有限,原因是受限于材料,找不到多少适合编篓的树枝,如果有竹子,竹子破成条,又薄又轻,编的篓会又轻又好。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咪咪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这里有竹篓,那就说明,李家村方圆不远,有竹林。

  刘备于是问老族长,问村附近,是否是有竹林。

  老人说,不远,就在五六里外。

  一听竹林离这里五六里,刘备就犹豫了。

  太远了,又不可能把民夫拉过来去再跑五六里去砍竹子,游骑已经离队很远了,要是再把民夫拉过来,就严重影响行军。

  老人看刘备是想要竹子,很热情的说带刘备去找竹子。

  刘备嫌远,不愿意去。

  收购了一堆东西,李孟羲急需的没买到,但别的买了很多。

  要离开了,刘备翻身上马,在马上朝老人拱了拱手,“老人家,就此别过。”

  老人摆了摆手,以做告别。

  “驾!”刘备轻踢马腹,口中轻驾一声,纵马离去。

  马蹄声渐远,老族长和族人们站在村口,站了很久还未散去。

  古代,交通极不发达,人口流动程度有限,人口流动有限,就造成古代社会的普遍的闭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