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九十二章 辉煌计划(三)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孟羲计划之宏大,若有人深究其中繁琐艰巨,足以叹为观止。

  整个庞大的计划,为了测试批量热处理的技术,要盖一百个土窑,盖土窑用了两千民夫,几十匠人,还有一个造城大匠。

  有了土窑,还缺钢条,为造钢条,得新建一个灌钢池,这又是一大批人力物力。

  灌钢池造好之后,要造规格一样相差无几的钢条,要达到完全一样,锻打的不行,还得铸造的,而铸造的话,简陋的模具无法支撑长达千次的铸造,所以得翻模数次,这又得一大批人力。

  之后,钢条有了,热处理又是麻烦,人工热处理的话,不同匠人的经验和技艺不同,热处理的差别很大,而淬火这个工艺,稍微有点差别,钢铁性能差别大了去了。

  所以,为均衡淬火效果,便只能建一个超长的三百丈长的加热槽。

  要建长达三百丈的土槽,人力耗费又是巨大。

  之后,一千个钢条同时淬火,需要足够的铁钳,铁钳也不够了,铁匠们还得加班加点的赶制。

  最后,还有炭,炭因制作工艺不同,不同的木头烧出的炭,不同批次烧出的炭,火力大小区别极大。

  所以,最好是得用同样的木头,一窑烧出足足九千斤炭。

  而那么大的窑又没有,又得重新盖一个窑。

  盖巨型的窑就又得时间,又得大量人力物力。

  更不用说之后炭烧好之后,还得花大量人力物力将炭粉碎成粉末。

  整个测试计划,只第一轮测试,这需要战兵营刀剑,后勤营的物资,民夫营的人力,诸多的资源支持,需要铁匠营,木匠营,陶营,建造营等九个部门的统力协作,需要冶铁,制炭,建造,测量,热处理,模具等二十几个工种的技术支持,需要多达五千人力的全力协助,总之,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才能办得到。

  幸好是,军中早早的有把各类匠人收集了起来,有大量技工可用,若是不然,让李孟羲来,李孟羲不懂测量,更不懂该如何修建长达三百丈的水平槽,他更是不懂怎么造一个规整的模具。

  若无众人合力,若无军中大量人力物力可调动,李孟羲根本就没办法完成测试。

  要不怎么说,技术研发得巨大投入得不停砸钱呢。

  李孟羲计划的这次实验,要制造一千根钢条,这一千根钢条制造出来的目的便只有实验,没有其他任何用处。

  此中成本,比打造一千把刀具还要高的多。

  而已知,一把最次的道路五百文朝上,一把顶级刀剑,价格无算,而一把中档刀具,两贯。

  一轮测试的成本,花费换算出来,少说五千贯。

  这还是第一轮测试。

  一轮就五千贯,照这样下去,若无成果,义军的这点家底,迟早得穷。

  而同时,科学便是第一生产力,当技术取得突破之时,当带给生产力的巨大回馈,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