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七章 圣旨到_法家高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禁军的影子,众人只以为司徒刑出现了幻觉,有人小声说道。

  “快去喊郎中,喜大伤心。”

  “城西的刘秀才就是因为太过高兴,发了癔症。”

  其他的人都用狐疑的眼神看着司徒刑,生恐喜大伤心,癔症发作伤人。离司徒刑比较近的,都下意识的后退,生恐遭受池鱼之殃。

  司徒刑可顾不得这些,急忙跑下楼梯,让店家送来热水,关上房门开始净身更衣。他虽然不是女子,不需要梳洗打扮,但还是需要注意仪表。毕竟见圣旨如见君,君前失仪可是大罪。

  就在司徒刑梳洗的时候,店家按照他的吩咐开始忙活,净水洒地,摆好香案,更点上清香。

  众人有些好笑的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不无幸灾乐祸的想到。

  司徒镇国因为太过高兴得了失心疯,以后就会恢复神智,清醒过来。定然会今天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

  甚至有可能今日之事会成为他一生的耻辱。

  除了几个年长的儒生一脸的唏嘘,其他的儒生嘴角则是升起一丝淡淡的讥讽和兴奋。

  仿佛是压在他们头顶的一座高山轰然倒塌。心中有说不出的轻松。

  “司徒镇国真是高兴大了,竟然得了失心疯!”

  “谁说不是。。。”

  “少年成名,不知收敛。”

  “谁说不是,少年成年可都未必是好事,诗雄王勃的例子近在眼前。”

  “可惜了。。。”

  “天才陨落。”

  “天才陨落!”

  司徒刑在楼上看着楼下的众生相,心中不由暗暗的感叹,这就是人心。

  这就是人性!

  故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

  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

  法家在荀子人性本恶的基础上提出了“轻罪重罚”,“以刑法束缚人心”的观点,经过商鞅,韩非子,李锂等先辈的探索,才有了今日之法家。

  “真是人生百态。”

  司徒刑看着下面表情各异的人们,心中不无感慨的想道。

  “声名固然能养人望,但是也能招来众人妒忌。”

  “只有才高破诸煞,才能真正的劈开一条道路,打破命运的束缚。”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或者明着或者暗着贬低司徒刑之时,一匹骏马陡然从东方而来。上面跨坐着一个身穿黄衣,体型雄壮的武士。

  只见他边跑边喊:

  “圣旨到!”

  “圣旨到!”

  “众人回避,恭迎圣旨!”

  “圣旨到!”

  “众人回避,恭迎圣旨!”

  那武士的好似有某种魔力,刚才还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街道瞬间向两旁分开,露出一个供骑士通行的道路。

  等骑士狂奔而去之后,不论男女老少都有序的跪倒在道路两旁,以头触地。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