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八章 金融战略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三次世界大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最主要的战胜国不是债权国,而是债务国,而且是全球头号债务国。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资料,在大战结束的那一天,中国的债务总额已经突破一千六百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在过去四年多里,平均每一天产生一万亿的战争债务,而手持借条的就是东方同盟集团的其他成员国。

  显然,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要知道,前两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战胜国都是债权国,而且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而且这个债权国就是美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通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向盟国借款,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英国手里接过了世界霸主的权杖,成为了全球头号超级大国,也成功取代英国成为西方领袖。

  这次,中国的玩法与美国完全不同。

  可以说,这是中国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金融战略。

  从时间上看,在大战爆发前二十年、甚至可以追溯到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中国就针对世界大战制订了一整套完整的金融战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最初制订这套金融战略的不是中国政府官员,而是一位归国的华商,即从未登上世界首富的位置、却是全球公认的最富裕的人,曾经在中国商政两界呼风唤雨的盛世平。

  从时间上看,盛世平力推的金融战略,在黎平寇担任总理期间就开始实施了。

  别忘了,黎平寇与盛世平是同学,两人的私交非同一般,而黎平寇在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时候,就经常与盛世平碰面。后来,黎平寇在当上国家元首之后,推行的很多经济改革政策都与盛世平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民营资本能在黎平寇主政的二十年里,以举世震惊的速度发展壮大,最大的功臣不是黎平寇,而是盛世平,因为黎平寇本人并不是非常了解中国的民营经济。

  当时,盛世平甚至被外界称为“中国的影子总理”。

  盛世平所推行的金融战略,就是用债务取代债权,通过巨额债务,把更多的国家绑定在中国利益之上。

  说得直接一些,其他国家持有的中国债权越多,就会越支持中国。

  原因很简单,如果中国战败了,那么其他国家持有的中国债权就将变成白纸,甚至连白纸都不如。

  问题是,这是最核心的金融战略,不到世界大战就派不上用场。

  要知道,在和平时期,全世界最多只有一个国家敢这么做,因为在任何一段和平时期内都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掌控全球金融,因此也就只有这个国家有能力扩大债务规模,让全世界为其买单。

  事实上,之前的美国就是这样的国家。

  在巅峰时期,美国欠下的债务,就算把美国拆散卖了都偿还不了,可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