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一十五章 光复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壤会战,成为第二次战役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志愿军来说,这场会战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政治上的意义不用多说,那是政治家的事情。从军事角度出发,平壤会战让志愿军学会了如何使用空中力量,或者说打破了一直由地面部队唱主角的尴尬局面,让志愿军首次尝到了大规模轰炸的甜头。

  不管黄峙博对空军有没有信心,在损失了几百架先进战斗机之后,他不再对空中力量抱多大希望。虽然在第二次战役的组织策划阶段,母祁铁就提出,动用战略空军,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但是被黄峙博一口否决了,因为在他看来,那些H-6提供的帮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地面部队本身就有足够强大的火力,没有必要让空军冒险,更没有必要拿轰炸机冒险。

  黄峙博不重视,不等于空军不会自己想办法。

  在母祁铁看来,黄峙博拒绝使用战略空军,主要还是空军难以适应电磁战,很难为志愿军提供有效支持。

  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谁也不能忽视。

  解决办法不是没有,只是实施起来有难度。

  当时,志愿军空军想到的办法与联军采用的办法差不多,即用闭式惯性制导系统取代其他制导方式,提高弹药的投掷精度。虽然很难达到精确轰炸的要求,但是总比使用自由落体炸弹好得多。

  更重要的是,采用了惯性制导系统之后,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增加弹药的投掷距离,让轰炸机在安全区域投弹,不用冒险进入战场。

  问题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遇到了麻烦。

  中国军队不是美军,不但数十年没有打过仗,更没有像美军那样打过仗。虽然中国军队的高层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空军与海军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制空权的重要性,但是在中国军队中,空军的地位仍然不高。别说其他将领,就连黄峙博都认为,空军只是陆军的保护伞。

  这个问题,在志愿军中更加突出。

  除了在战争初期,即地面部队入朝之前,志愿军发动了几次规模不大的空袭,其他绝大多数时候,空军的任务就是夺取制空权,掩护地面部队作战,而不是充当主力,用轰炸把敌人打回去。

  在志愿军空军的兵力配置上,这个问题显得非常突出。

  别的不说,在志愿军损失的八百架先进战斗机中,以制空任务为主的战斗机就有六百多架。虽然像J-11B与Su-30MKK这类的多用途战斗机也能执行对地打击任务,但是在作战使用中,几乎全部参加制空作战。

  兵力配置上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志愿军空军的弹药以制空为主。

  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空军的主要任务。

  在刚刚引进Su-30MKK的时候,中国空军甚至一度让这种价值数千万美元的重型战斗机挂着非制导火箭与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