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七章 长远考虑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要小林光一还有点理智,就应该知道,中国当局没有说大话。

  虽然他不是军人,对战争也不够了解,但是他精通政治与外交,知道中国当局绝对不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夸海口。

  更重要的是,几场大规模海空战下来,中国一直是胜利者。

  也许,小林光一还抱有一线希望,可是他绝对不会把所有赌注都押在这一线希望上。如果中国当局应验宣言,他就得做好最坏的打算,即在海上自卫队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为争取最好的战争结果打下基础。

  空中自卫队连续战败,只是增加了取胜的难度。如果海上自卫队连续战败,只会使日本输掉这场战争。

  小林光一别无选择,只能向美国求助。

  这个艰巨的任务,再次落到了喜田多一郎的肩膀上。

  按照小林光一的吩咐,喜田多一郎去华盛顿的主要任务就是从美国购买战舰,而且是美军现有的战舰。

  问题是,购买战舰绝对比购买战机困难得多。

  关键不在战舰上,而是舰队官兵。

  日本的航空业都不算发达,没有办法自行研制与生产战斗机,F-2这类所谓的自研战斗机的基本技术都来自美国。在装备体系上,日本空中自卫队与美国空军高度一致,因此在引进F-22A的时候,只需要聘请美国飞行员,日本空中自卫队能够提供地勤人员,还能提供部分飞行员。

  海上自卫队的情况恰好相反。

  作为曾经的全球第一、现在的全球第三造船大国,日本早就掌握了建造现代化战舰的基本技术,也有着足够强大的工业基础。虽然在某些关键设备上,仍然得依靠美国,但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一直独自建造战舰。结果就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不太熟悉美国战舰,也就无法为引进的战舰配备水手。

  要想把购买的美国战舰派上战场,肯定得聘请美国海军官兵。

  对美国来说,在这个时候向日本提供战舰、以及舰队官兵,显然是个大问题。

  派遣几十名飞行员参战,影响还不是很大,可是一艘战舰上少说也有几百名官兵,一支舰队至少有数千名官兵。派遣数千名官兵参战,那就不是志愿行为了,至少不是军人的志愿行为。

  此外,还得考虑战斗伤亡产生的影响。

  让美国军人在与美国没有直接关系的战争中为别的国家流血牺牲,肯定会使美国联邦政府遭到指责。

  不久前的第二次朝鲜战争,以及半个世纪前的越南战争,美国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只是,在喜田多一郎第二次访美的时候,已经跟钱德勒提到过这个问题,当时谈不拢,主要是价钱差距太大。

  现在日本肯出高价,美国还有理由拒绝吗?

  显然,现在的问题不是价钱。

  第三护卫群覆灭,已经给美国敲响了警钟。中国军队能够消灭第三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