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九章《动援》_安静的古代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布施的单子交与他,他好按布施的多少来排序雕刻这份功德碑,也好让这些布施行善的人以享受香火供奉。

  此帖一发,青州府各大家一片哗然。谁不想把名字刻在功德碑上受人景仰啊?但是捐赠多少合适呢?于是,各家各户都在观望着。对于这个问题,安静早就想到了。于是乎,这一日的清晨,青州府的大街上出现了这样一幕——

  童峰带领着府里的小厮和庄子上的长工们赶了一溜的大马车,从青州府主街招摇而过。为什么说招摇呢?因为有两个小厮站在大马车上边敲铜锣边大声地喊着

  “父老乡亲们,辽东的百姓受了大难,不远千里来投奔咱们青州府。那么多州府他们不去,却偏偏来了咱青州府,你们说为啥?因为咱青州府的大人爱民如子,清正廉明;咱青州府的百姓善良淳朴,都有一颗菩萨心肠。所以他们来了,投奔咱们来了!城外灵隐寺的师傅们早就在山下为这些来投奔咱们的辽东的亲人们,搭建了房屋。正所谓一方有难,全城支援。是咱们伸出双手的时候了,我家公子远在万里之外,却心系这些受了苦难的亲人们。因此,今日特捐赠粮食二十车,棉衣二百件,棉袜子二百双,纹银一千两,棉被二百条,尽此微薄之力,为国为民分忧,祈愿投奔咱青州府来的亲人们,能够平安度过此次劫难……”

  如此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听得人热血沸腾。于是乎,众人纷纷效仿,一车车的物资,一笔笔的银钱,全部送入了城外灵隐寺了尘大师的手中。就连被刻意称颂的知府大人也送了不少的物资与银两。至此,逃难到青州府的难民们,终于有了吃住,没有冻死饿死一个人。而灵隐寺大殿内的功德碑上,也刻满了名字。

  这件事情一直被人们所传颂着,后来就连皇上也听闻了这件事。当今圣上还特地在朝堂上表彰了青州知府和青州的百姓们。为此还特地赐下了一座牌楼,御赐的牌楼上书四个大字,“积善之城”以至于后来也有人称青州府为善城。

  了尘大师为回报青州城此次的善举,亲自开坛,为青州成的众人祈福。而功德碑也受着灵隐寺的香火,就如同点了长明灯一般,为这些积德行善的人们供奉着香火。让他们受来灵隐寺参拜的人的景仰与供奉。

  了尘大师此次开坛,把功德碑上的人们全部请了来。这些人听着大家的称赞,看着大家钦佩敬仰的眼神,心里面都有些飘飘然。而那些在此次灾难中没有捐赠的人,看到此情此景肠子都悔青了。他们甚至在心中想着,若是再有这样的灾难发生,他们也一定要捐赠上一些,也好在功德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受着万人的称赞与景仰。那些捐赠少的,此时也有些后悔,想着下次再有这样的事,一定要多捐赠一些,也好把自己的名字刻到功德碑的前面去。那些捐赠多的,名字在功德碑前面的,此时却是想着,以后一定要多做善事,多行善举,也好为自家的儿孙后代积些福运,保佑自家人丁兴旺,繁荣昌盛。

  。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