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4章 吉林炮厂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胜炮、行营炮、靖平炮、提行炮、铁行炮、靖海炮”等85种火炮作为八旗和绿营的制式武器。

  从火炮的形制上讲,满清是按照炮身重量,分为轻、重两类火炮。比如从五百六十斤到七千斤的都算重型火炮,从三百九十斤到二十七斤的则属于轻型火炮。而同期的西方火炮多以倍径、口径或炮弹重量分类,例如长管炮、臼炮,3磅炮、6磅炮等。其中长管炮的倍径都在15倍以上。

  在实际使用中,清军的火炮品种多以生产批次而非形制来命名。即便是一个省内不同年份造的两架同名的大炮,也往往在炮身重量上相差悬殊。

  重型火炮的制作材料一般选用铜六锌四的黄铜(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镕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唯人打造。)而轻型火炮则采用产自福建或是山西的熟铁。

  清代火器的管体材料的冶炼方法多承明制,炮厂内的化铜炉或化铁炉都紧挨着铸造车间。福康安一行人走到生产重炮模具的院内时,一群炮匠正在制作泥模。随行的工部官员刚想介绍,福康安一摆手就制止了他。他这些年久经战阵,对火炮的使用毫不陌生,但对制作还是一知半解。

  此时几个木匠正在院子内,聚精会神的给一架炮模上泥。这个用杉木镟好的炮模被放置在一个半人多高的木架子上,木制的炮模两头做出了长出一尺的轴头,上面绑着两根铁棍;扳动铁棍时,炮模就轻轻转动。

  福康安注意到这个木模上已经装好了木制的炮耳、炮箍和花头字样,整个炮身上面刷着一层黑乎乎的东西。

  “这是什么?”福康安指着那层黑乎乎的涂层问道。

  工部官员连忙回道:“那是细煤灰。”

  此时那几个工匠先是从筐子里拿起一把羊毛抖散,然后在一旁的泥水桶内沾满黄泥浆,再将沾满泥浆的羊毛,用圆口薄木板在炮模的表面均匀的抹上薄薄的一层。几个工匠抹的十分仔细,每当一侧抹好之后,便转动铁棍继续涂抹。

  “这泥水用的是上好的胶黄泥和筛过细砂调制而成,每层羊毛只能抹一寸厚,等泥阴干后再继续抹。反复多次方可成型。”

  福康安身边的一个武将问道:“这羊毛要抹多厚?”

  官员道:“泥之厚薄,比照铳口空径。如铳口径五寸,则模泥用八寸厚。”

  “哦。”一众武官恍然大悟,原来光是造个模子就有这么多讲究。

  福康安听了也不理会,迈步走进院内正房,只见屋内有四个工匠,正在拿着工具给一个炮模上面缠着铁条。

  那官员也不等他问话,轻声解释道:“上泥厚至三分之二时,须以粗铁条从头密缠至尾。缠完再照前法上泥。上泥至十分之九时,再以手指粗的大铁条均匀摆放模上以作骨髓。现在他们造的是永固大将军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