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5章 李朝来客(一)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题。”

  赵新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先给点上一根烟,示范抽了两口。李尚义这才明白“抽烟”是什么,连忙也吊着烟凑了过去。

  而孔孝源听了一愣,化学?这是哪家学派?此时汉语中还没有“化学”这个词,一直要等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人韦廉臣在其中文著作《格物探原》提出后,才逐步流传开来。

  烟雾缭绕中,二李商人的心态也渐渐放松,话也开始多了起来。

  赵新从谈话里逐渐得知,李尚义是来自汉阳的京商,从事粮米和人参的生意;而李斗焕则是松商,从事马匹、人参和海产干货的批发生意。他们两人除了做一些和满清的边贸生意外,同时还和岛国有着密切的生意往来。

  在高丽王朝时代,当时的开城还被称为“松岳”,后来又改名开京;因此开城的商人都被叫做松都商人。这些人在半岛各地开设“松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

  至于孔孝源,这位明面上来自成均馆的生员,真实身份则是左议政李福源的金牌小密探。他此行的任务是对北海镇的情况仔细查明,以判断出对方对朝鲜国的态度,以及是否值得支援。

  孔孝源又问道:“听闻贵部去年在双城堡一带大破清军,不知将军后来是如何处置清廷的俘虏的?”因为三人出发的时间比较早,又在海上遭遇了风浪耽搁了一段时间,所以满清赎人的消息当时并不知道。

  这事赵新觉得没什么不能说的,知道的人越多,满清越丢人。于是道:“哦,交了赎金,大部分都放回去了。”

  “赎金?!放回去了?!”孔孝源心说你是在绑肉票吗?居然搞交钱放人这一套!再说了,既然跟满清为敌,那就应该收钱撕票才对!

  呸呸!吾乃读书人,心思不能这么龌龊。想到这里,孔孝源拱手问道:“贵部既然举大明旗号,不知奉的是哪位宗室?”

  赵新道:“前明赵王。”

  “恕我斗胆,莫非将军您就是赵王后人?”孔孝源见赵新犹豫一下又点点头,这才继续问道:“既然如此,将军为何还用赵姓?为何此地尽是胡人衣冠?”

  “这里是关外,我姓朱还是姓赵,没人关心。至于你说的胡人衣冠,不过是为了做事方便。”

  孔孝源对赵新的说法有些不以为然。他摇头道:“将军此言差矣!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将军占据关外险要,麾下人马上万;兵强马壮,一呼百应,自当高举义旗,引天下豪杰来投。”

  赵新心说还天下豪杰,这姓孔的书生是书读傻了么?于是他只是淡淡一笑,没有说话。

  孔孝源见赵新没反应,心中又揣测道:“难道我所言有误?是了!此处离关内十分遥远,且周边要道尽被满人所占,估计即便有志士想来,也会因为山川路途而无法成行。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