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9章 未雨绸缪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响起一片叹息声。

  波利娅是从叶尼塞省来的,两个月前,她家抽中了签,不得不举家再次迁移。一路上人畜混杂,船舱里空气又差,她父母和十几个移民都得了坏血病死去,最后被裹上白布、绑着石头沉到河里水葬了。

  现在目的地到了,可全家就剩了她一个人。难道这就是官吏们口中说的幸福生活?

  叶戈尔是波利娅的叔叔,他当然可以收留她。可是叶戈尔自家的那两条牛因为在船上得不到水喝,结果挣断了绳索跳进了河里,最后竟被后面的驳船给勒死了。没了牛的农夫,还怎么种地呢?

  可怜的叶戈尔掏出烟斗,抽着又苦又辣的土烟叶,喃喃自语道:“上帝啊,为什么要让我们背井离乡啊?”

  船舱门开了,一个负责押送的军官探出头来,对舱内众人道:“地方到了,都下船!”

  这时一个蓬头垢面的家伙站起身来,对那军官道:“嘿,当官的,从伊尔库茨克把老子弄到这里,能发财吗?”

  那军官淡淡道:“敢卖命就能发财。怎么,你还敢质疑总督大人的话吗?”

  门口那个拿着酒瓶子的哥萨克瞥了一眼那军官,问道:“这里女人多不多?”

  那军官白了他一眼,继续对船舱里呵斥道:“快点!都下船!”

  于是胆小的农夫们纷纷起身扛起行李包裹,在一片吵嚷、哭叫、抱怨声中走下了驳船。

  十几天后,叶戈尔一家跟随着工头来到了赤塔以南的一处营地里。这里原本如同毡绒一般的草地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帐篷营地。不远处的森林边缘,露出了大片砍伐后留下的树桩。

  叶戈尔的工作就是每日跟着去森林里伐木,然后将砍倒的大树去掉枝枝叉叉,锯成木板,最后送到烘干房去烘干。听工头说,这些木材都是为了明年造船所储备的。而且不光是他们这里,从赤塔到尼布楚、从巴尔古津到色楞格斯克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伐木垦荒工作。

  说起十八世纪沙俄人造船,那真是妥妥的破坏森林。依托于丰富的森林资源,每年新造的内河驳船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在完成一趟运输后,便会直接当柴火直接卖掉,等到了明年再造一批。即便是到了十九世纪中期,每年在俄国境内河流上往来的船只高达两万多条,其中有将近七成会在卸完货物后被当成木柴卖掉。

  作为挑动这次入侵计划的伊凡雅克比心里比谁都清楚,要想占领住黑龙江流域,光靠杀伐是不行的;有了官方治理下的百姓,那才算是主权的象征。他用黑龙江底铺满了金子,到了那里就能获得幸福等种种谎言,将这些自耕农、农奴和囚犯汇聚到一起,意图实现他的移民策略。

  依托于鄂毕河--额尔齐斯河水系,大量的军事物资和移民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