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1章 行署外的交易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亦或是铁器布匹,都以很优惠的价格交易,但萨哈连每年还是要带着族人来德楞恩缴纳人头税。因为他们除了能在缴纳人头税后获得大量的乌林赏赐外,在参加赏乌林的这些天里,还有不少额外的收益。

  比如在行署滞留的五天时间里,行署会设置四次筵宴进行款待,所有人都能参加,除了酒肉,还有米饭、粘米饽饽、炸酥(油炸的芝麻或瓜子)等食物。这都是边民平日很难吃到的美食。

  除了筵宴,行署还会根据滞留时间的长短,发放相应的住宿口粮;标准是每人每天8合3勺米(十合一升)。

  第三项就是发放往返途中的口粮,这是根据各部路程远近分别制定的;离得近的给一斗多,离的远的给三斗。

  除了以上这些,他们在滞留行署期间还可以进行场外交易。

  所以北海镇想要从满清手里争民心,尤其是外东北各部的民心,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整座行署正面宽三十米,用圆木围成双层栅栏,接受贡貂的地方就在这里。

  瑟尔丹和乌坎贝跟着萨哈连等扎克苏噜部人擦肩挤过人群,来到外层的栅栏门前,站定在一块写有“足五尺者岁纳一貂”的方形木牌下。

  木栅栏前此时已经拥挤不堪,许多的边民都跟着各自的族长、姓长扎堆挤在这里,等着排班点名缴纳人头税。这些人肩上看着贡物,嘴里还在大声议论着。

  “那火柴你换了没有?我跟你说,那可真是个神物件,可好用了!”

  “切~~火柴算个啥,我上午换了个马灯,多大的风都吹不灭。”

  “听说扎克苏噜部从南边换了不少好东西......哎,你看你看,他们来了。”

  此时栅栏内的行署里传出三声梆子响,所有人都停止了喧哗,抬头看向双层栅栏墙里的另一座方形栅栏后面。那里用蓝帐幕围挡着,几个身穿官服的税官正坐在里面。

  一个健壮的官吏从幕布后走了出来,冲着外面瓮声瓮气的喊道:“三姓副都统治下赫哲部喀拉达萨姓,萨哈连上~~堂~~”

  穿戴一新,头戴凉帽的萨哈连拖长嗓门应了一声,作势掸了掸鱼皮衣上不存在的灰尘,带着巴尔克村的一干男女老少,鱼贯进入双层栅栏门,然后在方形栅栏门外列队站好。

  瑟尔丹和乌坎贝没有进去,他们不在巴尔克村的人丁名册上,到时候唱名进贡对不上就没法交代了。

  栅栏内,姓长萨哈连向蓝布帐幕里的三位官员打千行礼,口中道:“姓长萨哈连向诸位大人问安!”

  此时巴尔克村所有人都低头俯首,大气都不敢喘。只见萨哈连摘下凉帽,单手托在怀里,双膝跪地,叩首三次,从怀里掏出本姓本村的人丁名册,拖长音禀报道:“赫哲族萨姓本年向万岁爷御贡~~”

  随着萨哈连的长音,场内芦笛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