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9章 放虎归山祸南疆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贝勒哈第尔?”

  “主子圣明烛照,洞鉴万里。”

  哈第尔,前多罗贝勒加郡王衔霍集斯的第四个儿子,袭爵后又任镶红旗蒙古都统,一直呆在北京城。

  说起这个霍集斯家族,他们从准噶尔汗国时代就已经是阿克苏、乌什一带的白山派世家大族,兄弟子侄均为伯克。

  在平定准噶尔的过程中,霍集斯家族见风使舵,看到形势不妙,设计生擒达瓦齐,为清军顺利进剿提供了巨大帮助,甚至画像紫光阁,成了平定准噶尔的“前五十功臣”之一。

  但是霍集斯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为了巩固自己在南疆的势力范围,后来又阴求阿睦尔撒纳,引起了乾隆警惕。到了大小和卓叛乱时,霍集斯家族一开始跟霍集占混,又进而控制了和阗、叶尔羌这两大重镇,势力已经跟大小和卓相差不多。虽然他们后来站在了清军的一边,但对清廷来说已经成了尾大不掉的隐患。

  当大小和卓走死巴达克山,清廷一统天山南北后,为了保证南疆稳定,乾隆首先要考虑的便是让霍集斯家族留居京师,而且慎之又慎,密谕定边将军兆惠办送。于是当霍集斯带着五个儿子跟着其他伯克一起进京陛见后,一道恩赏谕旨下来,他们就再也回不去了。

  之后除了一个老实木讷的三儿子托克托索丕被遣回阿克苏负责祭扫家族墓地,其他四个儿子不是袭爵就是担任内大臣或者侍卫;总之就是高官厚禄好吃好喝的养着你,想回南疆那是万万不可能。

  乾隆可以想见,一旦哈第尔兄弟几个回了南疆,他们肯定会和浩罕汗国勾结,天山南路必定会再度陷入纷乱的局面,白山和黑山之间的内斗也会再起。他觉得甚至在必要时,还可以让伊犁将军加以配合,把天山南北的局势彻底搞乱。

  虽说这么干会让自己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让曾引以为傲的十大武功成为黄粱一梦,乃至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可对此时的乾隆来说,只要能迟滞北海军入关的步伐,什么下三路的手段他都不在乎了。

  如今随着大批满人西迁,为了筹集足够的粮食和资金,获得在西藏和廓尔喀立足的本钱,清廷在税赋上也发生了调整,主要手段便是田赋和盐茶税的加派,这其中大部分出自和珅的主意。

  比如两江和湖广地区的田赋,在原本每田赋银一两的基础上,加征津贴一两。此外,由于乾隆深恨汪中等八人投了北海镇,以及歙县曹家出了个查不清来历的反贼头目,特意下旨对徽州、扬州、常州、泰州四地加征“亩捐”;每亩捐钱200~400文不等,让当地百姓叫苦不迭。

  而在盐税上,各地盐场加价尤为严重,比如淮盐从仪征运到宜昌府,层层设卡报税,导致每引(二百斤)完税后的批发价就高达二十两。

  至于茶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