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03章 贵妇登门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赵新家的那间大书房里,利吉笑呵呵的接过阿妙递来的茶,屁股刚挨着椅子,就听赵新道:“各地驻防部队的家属书信和要送的礼物都收上来了吗?”

  利吉急忙起身,手中的盖碗也来不及放下,双手捧着回道:“后勤司令部已经按花名册逐一核对了一遍。我昨天让他们再核对一次,保证不出差子。”

  赵新微微点头道:“是得好好核对,要是再跟去年一样,把张三家的东西装进给李四的包裹,士兵们嘴上不会说什么,可心里就该骂我了。”

  利吉听了只能讪笑。北海军目前的外驻部队多达六万人,单是在通信上,每个月就有上万封信和邮包,过年的时候更高。以前全靠人手工清点,出错实在难免。不过今年后勤司令部建立了负责军邮的专门机构,又使用了条码系统,出错几率可以降低到百万分之一。

  如今北海镇的地盘越来越大,新设立的机构也越来越多,而相应制度的不断出台,由此带来的制度成本也在节节攀升。

  以1792年为例,整个北海镇全年的财政收入是7144万北海元,几乎全部来自于税收。其中各地口岸的关税收入占比为35.5%,包括了赤岩城、安平港和鲸鱼港三个口岸;货物交易流转税占比24.9%,其他包括印花税、货币套利、铸币税、没收的部分喀尔喀王公和寺庙财产共计占比39.6%。

  在支出上,北海军的军费开支是四千一百多万,包括交通、医疗、交通在内的民政开支是三千三百万,接近7500万。这其中还不包括造船和铁路的开支,光是从黑龙江城到雅克萨的铁路造价就是一亿七千万。

  这么大额的开支,光靠赵新一个人和几座金矿的产出已经扛不住了。有鉴于此,陈青松在一年前就开始酝酿发行五千万北海元的公债,折合白银1000万两,面向北海镇和满清治下发售,票面利率3.5%,为期十年。

  情报局那边经过半年的提前摸排,已经确认光是满清治下的盐商、晋商和十三行,就可以认购五成;而满清的官绅权贵们可以认购三成,剩余两成在北海镇内部发售。

  满清内部从官员到商人,对于掏真金白银买北海镇公债这件事,都认为是买了张保命的“船票”,甚至连和珅在得知后,还透过刘全说要买三十万两。

  销售渠道上有了保证,北海镇29人委员会通过那就是走个过场,毕竟大家都知道这些年的收支构成是怎么回事。

  赵新喝了口茶,问道:“明年发公债的事,底下人怎么说?”

  “大伙都没意见。”利吉想了想,一脸诚恳的道:“主公,您就是北海镇的天,没您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如今您手里的钱不够用,就算让大伙捐献谁也不会说什么,何必还要给利息还本金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