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9章 劳君远问三山地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名腰佩左轮短枪的北海军和一名穿着灰色棉袍戴着皮帽子的家伙就从水仙门走上了甲板。

  查老六满脸堆笑的上前冲三人作揖行礼,口中道:“劳烦三位大人了。”

  两名北海军没说话,戴着皮帽子的家伙有些敷衍的拱了拱手,说道:“查老六,你粮食生意做的不错啊。自打过了八月节到现在,这都是第四趟了吧?”

  查老六解释道:“马老爷,现在天津市面上的粮食几乎两天一个价,城外乞讨的流民都快超过五千了。我们东家想着趁着海面上冻前,再买一船高粱。唉!这个冬天不好过啊,指不定得饿死多少人呢”

  话说天津从明代晚期就是人稠地薄,因为盐碱地多,即便是丰收年景也不够老百姓吃的,所以从康熙年间起,经商人恳请,朝廷下发龙票,允许当地商人驾船赴辽东购买高粱、小米等杂粮。

  北海军发起辽东攻势后,朝野震动,刚继位的嘉庆匆忙调京营八旗并直隶、山西的绿营前往山海关戍守,又调河南、江苏的绿营进入山东,确保漕运。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自然要在当地大规模采买粮食,由此也使得直隶和鲁西地区的粮价暴涨。

  清廷这些年虽然多次明令沿海各省,禁止海商和北海镇贸易,可如今关内各地吏治的腐败程度已经非常严重。

  在和大人多年“艰苦努力”的助力下,乾隆晚期的满清官场上充斥着无能昏庸之辈,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面对大厦将倾的局势,从京城到地方的官场无不唯利是图,甚至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新到任的地方官一个个犹如饿虎出林,急不能待。所以只要油水足够,沿海各省、道、府、县官员对海商的行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船头查老六就是这样的角色,他的东主乃是天津有名的大户人家--水西查家。

  查家早先以贩盐起家,在明代就是京城富豪,显赫一时。雍正年间,查嗣庭因参与隆科多的朋党,被雍正以“试题悖逆”为由定罪。天津查家因和海宁查家同源同宗,也遭大祸。不过案发后仍经营盐业,财富不减。

  满清在盐业上管理严密,不仅设置盐务衙门,附属的盐商组织也同样完善。各区盐商组织的话事人称谓不一,两广、两淮叫“总商”,山东叫“纲头”,直隶叫“纲总”,而查家正是长芦地区的纲总。

  作为地区盐商的话事人,盐商衙门的官办漕船都会交其管理运营;有了行船的资格,自然就有了参与海贸的底气。这些年北方粮价嗖嗖猛涨,查家的船也在锦州和天津之间跑的不亦乐乎,赚的盆满钵满。即便北海军占了锦州,查家的船还是壮着胆子偷偷两头跑。

  顺带说一句,跟扬州的盐商后人一样,查家的后人也是文化素养很高,热衷兴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