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3章 蝶泳_体育大明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蝶泳是游泳的一个泳姿,也是四大泳姿中的最后一个项目。

  蝶泳产生的时间比较短,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传奇性的泳姿。

  一开始,蝶泳和蛙泳是同一个项目。

  20世纪30年代初,有的运动员为了提高蛙泳的速度,在划水结束后把臂提出水面,两臂从空中向前摆进,好象蝴蝶展翅的样子,因而被取名为蝶泳。

  当时这种新的游泳姿势经常和蛙泳作为同一项目,统称为俯泳。两个泳姿在一起进行比赛。

  直至1956年,奥运会才把蝶泳和蛙泳分开,蝶泳正式作为独立项目进行比赛。

  此后,为了使蝶泳技术得到迅速改进和提高,在蝶泳规则中增加了可以在垂直面进行上下打腿的规定,这样就为蝶泳的变种海豚泳参加正式比赛提供了依据。

  而海豚泳是以模仿海豚的游泳动作而得名。

  海豚有半月形的尾鳍,游进时利用躯干和尾鳍做上下的波浪动作来推动身体前进,游速很快。

  海豚泳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20世纪30年代美国运动员曾采用海豚泳的技术创造过好成绩,因当时受规则的限制,未被列入比赛项目。

  规则修改后,仅仅几年的时间海豚泳就代替了原来的蹬腿蝶泳。1957年,匈牙利运动员图姆佩克采用海豚泳第一个创造了100米蝶泳的世界纪录。

  在竞技游泳发展史上,可以说从来还没有像海豚泳这样发展得如此顺利和迅速的。

  蝶泳的打腿速度是竞技游泳中最快的一种,它的双臂划水力量也是竞技游泳中最大的一种,如果它的运动成绩再迅速提高,就可能取代自由泳而成为世界上最快的游泳姿势。但它至今还未能超过自由泳,原因是它的推进力量与自由泳相比还是不均匀。

  两臂同时划水,虽然能产生很大的推进力,可是在移臂时速度迅速下降,这种不均匀的前进速度,必然消耗更多的能量,影响运动成绩进一步提高。

  5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的蝶泳成绩比较突出。

  而蝶泳在中国早年进步较快,60年代初,中国选手在100米蝶泳的成绩列为世界第六位。

  蝶泳的技术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非常长的过程,匈牙利运动员乔治董贝克首先创造了蝶泳世界纪录,他的技术动作是一个周期内打三次腿。

  到了六十年代时,当时的蝶泳形成了三种技术类型:一是两臂宽划水,打一次腿,拖一次腿;二是窄划臂,第一次打腿重,第二次打腿轻;三是高肘划水,臂划水路线成钥匙洞形,二次打腿均较重,有效划水路线长,许多优秀运动员都采用这种技术。

  近十余年来蝶泳技术都是两臂同时划一次,打水两次。

  蝶泳时,身体俯卧在水中,依靠两臂强有力的划水和腿的波浪形打水动作推动身体前进,所以没有固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