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乡官亦士绅_明末不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袁营在河南镇副将陈德的接应下,虽然因为闯军的追击而险象环生,一万多人的部队,已经有超过三千人的将士选择了接受闯军的改编。

  但袁时中的主力部队,还是顺利跟着陈德撤去了归德——但这是明军不战而放弃亳州为代价的。

  亳州是中原的一座名城,它曾是元末时红巾军的龙兴之地,也是韩林儿、刘福通的龙凤大宋政权首都所在地。

  这座城市对于汉族人民抵抗异族的残暴统治,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即便是此时正在日益丧失统治合法性的大明政权,它的建国者朱元璋,也曾经长期周游、生活在亳州的附近,最终以淮西的力量,颠覆了蒙元的统治。

  闯军的先锋部队分成了三列纵队,徐徐入城,走在最前面的是在涡河之战中当机立断咬住了小袁营尾巴的郝摇旗、张皮绠两人。

  李来亨则还没有进城,他在亳州北面,马尚河和涡河交界处的渡口那里,暂时扎了一个大营,作为指挥全军的临时司令部。

  他只命令郝摇旗和张皮绠带着一部分闯军部队入城,执行中原闯军还在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的拷掠政策,并没收城内土豪劣绅的浮财,一部分着人送去开封,一部分留作军需之用。

  当然除了闯军标志性的拷掠政策以外,在湖广闯军中早就成为一种流行做法的公审大会,不需要李来亨提醒,郝摇旗和张皮绠也会办理起来。

  这样一番动作下来,亳州城中的累世清白官绅们,自然难免流下无数的血泪。或许他们的后人,也会用一种特别哀痛的笔触,在族谱、在方志、在历史的回忆录中,写下对闯军残暴手段的控诉。

  至于他们是如何用利滚利的种苗高利贷,让一般辛苦劳作的自耕农破产卖地;至于他们是如何在旱涝天灾的时候,大发国难财,把亳州的田地全部收入自己的名下……

  这一切又怎么会落在那些伤痕似的哀愁笔触中呢?

  当然,这并不代表闯军的拷掠就是百分之百正确和百分之百正义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一些人过火的手法,造成了对无辜者和确实清白者的巨大伤害——这简单的“难免”两字,其实也正同豪绅们的族谱、家史一样,用简单的文字抹杀了许多人、许多家庭的破灭。

  所以李来亨才祭出了公审大会的办法,公审大会比起简单粗暴的拷掠要更有章法,也来得更为“温和”一些。

  只是即便如此,在闯军抄没豪绅家产、惩治恶霸的过程中,依旧不可能完全避免冤假错案。

  这就是明末的现实,可又是谁造成的这种现实呢?

  难道“把士绅全部杀掉一定会有冤枉的,可是把士绅杀一个放一个,绝对会放过数不清的漏网之鱼”这种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是闯军或者一般的百姓吗?

  朱元璋所设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