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纵论时局_新楚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短短的时间内利用他的赏识最后和下一位国君联系起来,这念头已经在秦宇心中开始谋划了。

  秦宇想着:“如果我能成为下一任皇上的登基的辅佐之臣,我的这些想法未必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秦宇不敢接李玉基的话,只是道:“皇上,赋税变革之事利在长远,可以从长计议,倒不是急在一时。”

  李玉基哼了一声道:“这帮人真是腐朽之至,连朕都能明白的道理,我不相信他们会不明白,怕是诸位重臣各自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这番话已经是颇为严厉了,要是被其他几位尚书和和另外三公之一的荣国公肖金波听到了,怕是马上要跪倒在地谢罪了。

  李玉基生气道:“不理他们,秦侍郎继续说。”

  其实在秦宇心中,大楚最大近忧就是传位之忧,在江浙的这些日子,他对朝廷的政局已经了解了不少,知道太子殿下虽是贵为太子,确实才能一般,在朝中毫无威信,而皇上始终又不废了太子,另立储君、李玉基心中究竟想立谁为君,怕是这天下之中只有李玉基自己知道了。

  夺嫡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最残酷的宫廷斗争,李玉基的模糊态度更是为这种残酷添加了一丝血腥的色彩,但是这番话给秦宇十个胆他也不敢说。

  秦宇见李玉基问他,不敢提传位的问题,只能挑一些边边角角的问题说了,于是道:“除去微臣刚才所说的要加紧训练大楚的骑兵外,微臣认为近忧虽多,有一件不可不防的。”

  李玉基忙道:“什么?”

  秦宇道:“微臣在户部办差的时候,发现近年来有一个趋势,就是全国的产粮越来越低,如果这种趋势蔓延下去,老百姓吃不上饭,迟早会生出事端来。”

  李玉基皱眉道:“怎么会这样?”

  秦宇道:“微臣详细查过,最主要的原因有二,第一是产粮的大州府近年来遭遇了不少的天灾,其二是全国产粮的田地在减少,很多田地都荒了,这也是我们赋税连年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玉基之前从未听人说过这个情况,疑惑道:“如果说是天灾,尚可理解,但是为何产粮的田地会减少,让田地荒着呢。”

  秦宇原来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颇为头痛,不知道原因在哪里,这次江浙之行,他本来奉旨要去了解各地对赋税改革的看法和意见,在和很多小吏,地主及农人聊天时无意得到了这个答案。

  原来这些年来大楚国地主之间的兼并日趋严重,土地逐渐向一些大地主手中集中,特别是在金陵一地特别明显,光是许家手中的良田居然占了金陵府中的近一成,因为田地高度的集中导致了一些大的地主垄断了田地,因为有了垄断的地位,于是这些大地主便相应提高了农田租种所需缴的租,这样就导致了一些农人弃农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