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章 第四十章_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宣政令以及掌管赋税。牛顿管着造币厂,他至多只有管钱的权力。

  有此前因,胤禟的不甚在意才是清朝从官方到民间的主流态度。

  武拂衣对胤禟的语气毫不意外,工业革命的巨浪真正到来之前,谁也想不到不改变就会被淹死。

  巨浪的开端是珍妮纺纱机的出现。若按照曾经她所知的时间线,距今还有六十多年。

  无怪清朝如今没有丝毫意识,外部的变化正在迅速暗中蓄力。因为远隔重洋,表面上依旧风平浪静。

  “九弟,此次辛苦你了。”

  武拂衣没有着急忙慌教育胤禟应该重视西洋的变化。

  眼下,胤禟学过几国洋文,连他也看不懂买来的一箱子。看不懂,让他无法体会到这种知识的奥妙,也就无知无畏。

  人从无知无畏,到有知而敬畏,最终突破到有知而无畏。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更需要不断地更新自我认知。

  为此,学习洋文是第一步,能去认识西洋世界的发展。

  不能只依靠传教士搞翻译,防人之心不可无,谁也说不好翻译过程中会否有故意或无意的疏漏。

  与此同时,有一系列对应学科的阶梯式教材也很重要。

  一步登天是痴人说梦,例如让没学过数学方程与几何学的人去解微积分就很可笑。

  武拂衣来到这个世界一年有余。最初适应四阿哥的官场生活,后来搞起来牛痘实验,但除此之外也做了些别的事。

  比如给十四出数学题,那可不是一拍脑袋想怎么出题就怎么出,而需要了解如今的数理学发展。

  阅览了宫内搜集的数理论著,其中以梅文鼎最为引起她的注意。2

  这位出生在崇祯六年的宣城人,今年已经是六十八岁的高龄。

  大半生钻研数学与天文学,既对传统数术颇为精通,也对西洋学术颇有研究,还进行了中西学术融合。这从他所著的历学疑问、方程论、勾股举隅等等书籍中可窥见一二。

  想要编写一整套教材,需要邀请类似梅文鼎这样的科学家参与,发挥得好能够事半功倍。

  康熙喜欢数理之学,鼓动他召集名家来编教材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从思想上重视科学的威力,由数学发展开去,到物理、天文、医学等等。否则再好的书籍最终也只会束之高阁,积灰蒙尘。

  改变思想,切不能操之过急。

  武拂衣很清楚,她不想麻烦缠身又不愿彻底无所作为。如今的身份是四阿哥,是皇子,却并非是康熙最宠爱的儿子。

  谈不上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但也要进退有度。是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去引导改变较好。

  当下,没有对胤禟多言。九阿哥不愿意收买书钱,就等他下个月生辰送一份厚礼。又喝了两杯茶,闲聊几句广州城洋商的趣事,在太阳下山前提出了告辞。

  今天是中元节,天黑后最好别在外逗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