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3章 第八十三章_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熙对于研究解剖学,个人持非常支持的态度。奈何他是皇帝,思考问题不能仅凭自身喜好。

  为什么在绘制《钦定骼体全录》时要下绝对保密的命令?

  因为早就预料到了众人的接受程度,像是老三这般满口仁义礼教之人不在少数。

  解剖书的配图非常逼真,开膛破肚,血管骨骼是纤毫毕现。

  如果画得不与真实情况相同,那就失去了最初研究的意义。研究人体结构,就是为了更好的治病。

  这样的画作却与主流价值不符。

  历朝历代有解剖图吗?

  怎么可能没有。

  最早可查的解剖图能够上溯五代时期。

  烟萝子绘制了《内境图》,是将人体内脏器的大致位置标注出来。它有明显错误,错把肝脏标在左侧、脾脏标在右侧。

  时至宋朝,获得朝廷批准编写两套解剖图。

  宋仁宗在位时期,朝廷给出了一本《欧希范五脏图》。不是写书人叫作欧希范,而是被解剖那些人以欧希范为首。

  当时,欧希范是与朝廷敌对的叛军首领。他与手下被击杀后,五十具尸体被开膛破肚。朝廷命医师与画工将这些尸体的情况画成册。

  《欧希范五脏图》固然有医学价值,但它的成书原因是更极具政治震慑含义。

  后来,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在位期间,名医杨介编撰了《存真图》。

  杨介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做了不少修正勘误。比如校正《欧希范五脏图》,这套书画得很匆忙,当时没能找到多少专业名医加入编写,故而错处不少。

  主动要求搞出一本解剖图,为此做了不少时间调查,在史料记载,他前往泗州刑场,对死刑犯的尸体进行仔细观察。

  《存真图》问世,被后世奉为解剖图代表作之一,更是传至东瀛等国,对于医学发展的影响深远。

  康熙看过《存真图》,在儒学盛行的东方,多数人持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杨介能写出这样一本书着实不可多得。

  肯定杨介的同时,却又不得不承,此书与如今西洋的解剖图作相比仍旧差距。

  难免重意而轻形,以其中『肾通于髓图』为例子。

  没有将肾脏与膀胱联系,而是着重将它与脊髓、大脑连同。是因为了摆脱不了《内经》中“肾生骨髓”一说。1

  不过,从未认为杨介不敌欧洲医生。

  早在六百多年前,宋朝朝廷能组织解剖编书,也能允许杨介勘察被处死犯人的尸体。

  当时,欧罗巴的那片土地在干什么?

  不说六百年前了,单说一百多年前还把解剖视作禁区,还把提出勘误的医生给活活烧死了。

  然而,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的。

  一门学科的发展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由要问大清能有一个杨介吗?能比过西洋的医生们?

  康熙没有因为被金鸡纳霜救过命就一味偏向西洋学说。正如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