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8章 第九十八章_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谁对抄家感兴趣了?

  胤禛装作没读懂武拂衣真正想表达的含义。

  这会顶着道士的装束,总不能在大街上讨论『如何抄家不留后遗症』、『论选择肥羊(抄家对象)的技巧』、『是该抄还是该抄呢?』之类的话题。

  那不合适。

  不符合道士贾武的仙风道骨形象,而且女儿与妹妹就在身后,被听去了影响不好。

  胤禛顾左右而言他,“说此处是广州府,其实是在城墙之外。没想到短短几年,竟是建设的如此有异域风情。”

  眼下,考察队一行人走在广东十三行所在区域,它位于在广州城的西门之外。

  所谓十三行,上可追溯明朝嘉靖年间。

  葡萄牙人开始在澳门借住,而称原籍广州、徽州、泉州的十三家商行为「十三行」,因为它们垄断了南边的商贸利润。

  王朝更迭,明朝的商行没有持续到清朝,但将这个约定俗成的称谓给传了下来。

  二十多年前,康熙虽然开放海贸,但制定了各种条条框框。

  简单概括,外国船只靠岸后,外国人一般情况下不能进入城内。

  清朝本土商人也不能与外国人直接接触,想要通商就要中间人。

  中间人必须取得洋货行许可证。

  持证不易,需要各种资质作保,然后由地方官员与海关审核签发。当然也有空降兵,就是京城直接来的皇亲国戚。

  这些商行的总量不固定,也不全在广东,但习惯被统称为广东十三行。

  海贸必经十三行之手,可想而知这种几近垄断的生意何等暴利。

  有高利润,就有繁重如山的责任。

  负责处理与外国商队有关的一切事宜。小到吃穿住行,上到打架斗殴,还有生意上的各种问题。

  比如外国海船靠岸后,理论上不许雇佣任何清朝百姓作为短期劳工,没吃没喝没地方住,都要找上十三行。

  比如朝廷规定原则上白银不外流,清朝商人买洋货是以物易物。

  一批交换的货物不达标,质量、数量发生了任何问题,中间商行就要全程负责追讨赔偿等等。

  洋人不得入城,十三行建在城墙外。

  选址与明代的怀远驿相邻,那是曾经接待外国使者的地方。

  地理上位于珠江之侧,一排排房屋都是面江而建。船一靠岸就能眺望到商行等建筑,非常便利。

  今年,十三行区域更加热闹了。

  康熙在三年前终是批准,允许英吉利与荷兰两国先行试点,可以在划定范围内建造外国商馆。

  往小了说,外商终于不必借住客栈或漂泊于船上。往大了说,是有正正经经的办公地点。

  经过三年的施工,两处外国商馆竣工了,就等选一个黄道吉日正式入住。1

  别问为什么洋人也要选黄道吉日,问就是入乡随俗。日期定了,在半个月后,即正月初五接财神那一天。

  不过,洋人还是无诏不得入城,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