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2章 根虫心蚁_聊斋狐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三天临安阴雨不断,寒气如墙角青苔积厚,但百姓民心却越发热乎。

  初六,知县陆侯和内弟万山从府城讨来千斤药材,当夜便叫人添置四十口大锅煮药。

  初七一早,满城充斥甘苦药香,熏得人心暖热。

  当天放药翻倍,城内凡染瘟患病百姓都有一碗药喝,城外各乡也在煮药发放。

  经连日放药治民,陆侯的‘人治’已初见成效。

  病死百姓骤减,从月前每日三五百降至每日十余人。

  城中哀气拔除七成,人人有了生活希望,正气犹如冬后春芽,在每个人身上复苏。

  早上乡民闻着药味起床,便得一份心安,哀愁逐渐化解,疫情日复扭转。

  东城门,一架从西子城过来的马车缓缓驶入。

  车内坐着李通判和两名随从。

  三人连同车夫脸上都带着面巾,腰间系正气香囊。

  不过一进城,香囊药气就被满城甘苦味所掩盖,引得他们望去窗外。

  此时正是放药时辰,东城街市百姓排成长龙,男女老少身披蓑衣,撑着雨伞,手里提着盛药陶罐。

  几个公人沿队列巡视,维持的现场秩序。

  他们马车走不几丈便过不去,李通判带二仆撑伞下车。

  其中一仆就近寻着一个公差过去耳语说话。

  那公人看眼通判抱拳施礼,促步到队列最前,告知主持东城放药的周县丞:“州府上官来到。”

  不多时,南城陆知县、北城范县尉、西城郭主簿都陆续接到通禀,齐聚东城见通判大人。

  与此同时,一尼姑一公子来到城南刘家。

  后院屋檐雨水连珠,书房门窗敞开着,雨气清风阵阵涌入,吹拂刘彦鬓发。

  窗内,他衣襟半敞,腿垫着凳子,背靠交椅,臂压桌面,手持《青竹雅集·卷六》品读。

  此时的他全无坐姿,舍了一身儒教规矩,似找回前世心性,自觉悠然,内在逍遥。

  但读书时,心神却是正襟危坐,秉持做真学的专注,故事里的道理在心窍熠熠放光。

  尼姑慧静,公子万山,持一把油纸伞,先后走进院子,于窗外观望刘郎。

  杨万山爽朗道:“好个‘高士脱然自在心’,世才兄闭门三日,养的好身性,好自在啊。”

  慧静笑说:“君子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家读书养性,想来又有顿悟。”

  刘彦面无惊异,微笑顾看窗外。

  看到佛家一袭白衣,万山一身蓝衣,身上裹着浓郁药气,猜测刚放完药。

  “莫在外面淋雨,请进草堂一叙。”

  “君子书房何时变成草堂了?”

  杨万山说话进来四顾打量。

  慧静持佛礼,随他身后说:“心在何处,身在何处。公子心居草堂之中,书房自然就是草堂。”

  “有理!”

  万山收了雨伞。

  抖水时,蓦然瞧见书窗边贴着一句诗。

  字法如龙飞腾,狂乱中带着大章法。

  笔下之字欲飞出白纸,化龙飞天一般!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