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章 圣人泥像_聊斋狐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贤弟怎么连儒教圣人都不认得了?”

  王寅朝着那方圣像行一礼,说:“此乃至圣先师的泥胎塑像,下方是本城书院。圣人在下方受供奉,这上方所显景象,即是圣人像,亦是文道气象。”

  刘彦听着讲解,看香火中的至圣先师,震撼问:“夫子已死多年,一尊泥像为何有这般景象?所发的刚正之气如此威严,莫非就是浩然之气?”

  王寅道:“圣人虽死,儒术还在,儒教门人还在。那泥像所发之气非浩然正气,而是文道气象,乃从文道之中降下合入夫子泥像。”

  “观此气象,可窥天下的文道兴衰。”

  “什么时候天下人都不读书,夫子泥像上的文道气象也就没了,儒教也当不复存在。”

  刘彦解了疑问,目光烁烁观气象,今夜所见让他大为震撼。

  “记得兄长说,大周以儒教立国,借文道镇压气运。不知眼下的气象,比当初如何?”

  “不如当初。”

  王寅扇指方圆说:“周朝之初的文道气象比今时广大百倍,犹如泰山与松岗之别。”

  “昔日龙渊阁在册大儒有百余位,现在不满十数……”

  “其中因由,我领你看另外两处便明白。”

  说着又带他游赏别处。

  一看官家府邸,二观城隍庙宇。

  先见官府之上国运笼罩,一派晚霞气象,王法威严。

  又见城隍庙上香火如山,千重华光堆叠,神威广大。

  不是今夜出窍神游,只凭刘彦那双肉眼看不到这等景象。

  “我看城隍庙的气象似乎比官府更胜,是不是周朝气运衰败所致?”

  “是也不是,自上古人皇之后,高阳氏升天帝,又有哪个朝代能江山永固?”

  王寅眼望城隍庙,指天上星月道:“天帝是三界之尊,他的衙门自然大于人王的官府?何况,大周一朝气运建立在儒教文道之上。”

  “文道才是朝廷根基,儒学的兴衰关系国运。而今天下儒子入真学者凤毛麟角,才使得妖孽横行,鬼神当道!”

  “今与世才看着这些,是叫你对三界有一番理解,知道自身之所在。”

  “只有见天地更广,洞悉世间百态,方能做得大学问。我爱惜你良才美玉,故啰嗦一番。”

  “时辰不早,你我莫让舫主久等。”

  说话,王山君与他携手揽腕,大步流星朝码头遁走。

  刘彦思量他的话,知道了真学儒士的宝贵之处。

  如果说读书人是儒教的基石,那真学士就是大殿的梁柱,说是栋梁之材毫不为过。

  当下这样的栋梁之材少之又少,以至于他这个‘半吊子’都被当成‘良才美玉’,受到爱惜和重视。

  “这就相当于矬子里拔大个儿……”

  “我初来乍到,能遇到山君这样一贵人,真是一件幸运事。”

  想到这儿,他回神一看,码头到了。

  夜间的运河仍有船只往来,河面万波粼粼,岸上灯火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