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5章 般若由来_聊斋狐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世界,佛法东传神州最早起于齐天子统一九州之后。

  正式接触是在齐文帝时期。

  当时百家治国,齐二世以儒术仁治天下,让法家完善律法,请农家指导农耕,请道家祭天礼神……

  又遣纵横家为使臣,离神州国境,出使外邦探访大千世界。

  其中一队使臣,由河西出昆仑山,造访西域三十六国,绘制《昆仑虚至西域三十六国图》。

  在西域车师国遇到西方孔雀国释教弟子。

  那些佛子束发披袈裟,形容俊美,仪态风雅。

  齐国使臣一行好奇西方释教之学问,就请车师国一位大臣做翻译。

  那大臣名叫鸠摩云叶,曾赴神州拜师修诸子学,通神州语言文字,后又出使孔雀国,学会西方梵语梵文,在东西两大国皆为人知。

  他身负东方学和西方学,发现两地学说有诸多相近之处,认为这是‘大道趋同’。

  后来他选择西方一门佛法作为主修。

  此佛法与庄子的道学思想相近,他将其译为《般若学》,翻译出最早的《般若心经》。

  后又译出《大般若经》、《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明般若》、《放光般若》、《道行般若》等众多般若学经。

  他给齐国使臣做翻译期间,是第一次听闻般若奥秘。

  使臣走后,他再赴西方孔雀国,拜师寻找那种大智慧般若。

  终于在天命之年,照见‘五蕴皆空’,虽未证菩萨果,但得般若师位,可比东方大儒。

  十年后,鸠摩云叶领弟子归国,翻译众多般若学,带着翻译之书赴东方,开启一甲子的‘东西学术争鸣’。

  那时百家学士对于他带来的‘般若学’抱有很大兴趣。

  随着论学展开,逐渐有东方学士接受‘般若学’,且能领悟其中的‘般若真谛’,通达‘空性境地’。

  这让随行传法的孔雀国般若师大为惊叹,盛赞‘东方之人佛性深厚,乃天生般若者,我法当传神州!’

  鸠摩云叶他们在长安城一住十八年。

  期间到过神州各地弘扬‘般若学’,曾在江南各地度化世人,收得许多有慧根的弟子。

  这些弟子为后世‘儒释道’三教鼎力筑造根基。

  其有一位法号‘见空’的弟子,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深受鸠摩禅师喜爱,留在身边倾授大小般若。

  鸠摩圆寂后,见空法师告别长安,携带众弟子回到故乡金华。

  在城外修建一座古刹,名曰【妙兰寺】,因所传乃‘般若学’,又叫【般若院】。

  后来楚国灭齐,屠杀般若学师,古刹僧人怕染血光之灾,几度更换寺名,现在称为【兰若寺】。

  ……

  “兰若寺?”

  书房。

  慧静讲完‘般若由来’,刘彦复念寺名,想起《聊斋·小倩》一篇目。

  他问佛家:“如今那千年古刹可还有般若僧?”

  慧静道:“我师父说,兰若寺还有僧人住庙,只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