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6章 改名易字_聊斋狐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此说来,那狐仙芸娘并无害你之意。”

  听完‘唐满和狐仙芸娘之事’,刘彦大概看清了事之根本所在,与知州侄儿谈笑。

  唐满点头道:“芸娘实无害我之心。我躲她时,两次遭遇险地,都是她出手搭救,对我有恩情。”

  唐知州点指侄儿:“究其原因,只在你自身。放纵无度,品行不端,出言轻浮,才招致狐仙教训。”

  “以后要谨记,把恶习改掉。”

  唐满领记叔父训教,眼眸看向刘奉义。

  刘彦相视一眼,看他如今窘迫之境,觉得有趣又发人深省。

  刚听‘知州训侄’,看得出这双叔侄也明白事理,没有一股脑把错推到狐仙芸娘身上。

  有这一点就值得帮助,亦是可交之人。

  唐知州察言观色,敬酒道:“奉义有何话大可直言,下官与小侄愿闻教。”

  李通判拂须目转贤婿。

  刘彦饮下杯中酒,谈道:“大人训侄之言很有道理。”

  “骄奢放逸,绝不可取。慎终如始,方为正道。”

  “追求快乐,不在于放纵自己,而在做一些有利自己,有利他人之事。”

  “诸如行善积德,钻研爱好……,这都能使自己快乐。”

  “似盈益兄这般,轻浮纵意,念头不由心控,只能快乐一时,而后自毁自身。”

  “古之亡国君主,大多败于纵欲。”

  “一个朝代都能因此而灭亡,何况人乎?”

  “所以,《易经》中说【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嗯……”

  唐知州、李通判闻此言各拂须点头。

  话中道理,直白易懂。

  说到此,刘彦点到为止,笑谈道:“盈益兄携狐仙在外云游一年,想必也感触良多。若能善思改过,必有一番成就!”

  唐满对这位君子心生礼敬,拱手说:“奉义之言甚善,小生愿改过自新,可是芸娘不愿饶我……”

  李通判适时问:“世才可否说和一二?或有驱狐之法?”

  此言出,唐家叔侄齐看刘奉义。

  刘彦思量少时,说:“狐仙芸娘两次搭救于他,是为盈益兄恩人。把芸娘赶走,岂不是忘恩负义?”

  “何况,驱走也只是一时,她想找寻盈益兄,还能找得到。”

  “只能用‘和’来解决此事。”

  “想求和,就要使她满意,让她觉得可以饶恕,方能解脱纠缠。”

  “言之有理!”

  唐知州随即问:“奉义可有好法子,相助小侄与她和解?”

  刘彦道:“不如先改个名字。令侄之名和表字都犯了忌讳,无形之中影响其心性。”

  “其名满,字盈益,听起来是‘福满之意’,实则是‘引祸之名’。”

  唐满自思,不大明白其中道理,感觉像是在给自己‘批八字,测名字’。

  他问:“一个名字如何能招致祸事?”

  唐知州却听得懂君子话意,与侄儿讲解:“满则盈溢,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