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夜之五 曹操的召唤(一)_无尽梦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头衔,黄志很轻松地便通过了宫门,毕竟他的谏议大夫属于光禄寺属官,名义上便是负责宫廷宿卫和杂务的。

  尽管这个“不称职”的谏议大夫还是第一次进入魏王宫,但是对于他的到来,曹操显然早有准备,当下有人引路将黄志领入听政殿内室,这是深得魏王信任的臣子才有的荣耀。

  由于不明白曹操召见自己的用意,黄志心中忐忑,也无暇顾及魏王宫的环境如何,只是快步地跟着光禄寺的郎官进入听政殿。进入内室,与曹操行过君臣之礼后,方才在其示意下坐于下首。

  曹操崇尚俭朴,这间内室就是普通的书房摆设,一张几案上垒着一摞的奏折,显然在黄志到来之前他正在忙于政务。朝东的一面开着窗,早春暖阳给这个房间带来暖意,一座铜雀熏香炉正在阳光下冒出袅袅的烟气。

  曹操显然心情不错,笑眯眯地与黄志嘘寒问暖地闲扯了几句,随即便切入主题,“孤有一事不决,子桓(曹丕)与子建(曹植),皆有乃风,吾欲立一人为嗣,不知士心有何见教?”

  黄志事先全然没想到曹操召见自己竟是为了这个事情,说实话,这个问题简单到不需要动脑子就能给出正确的解答。但也正因为如此,黄志才深感其中暗藏玄机,因此不敢立刻作答,反而是回了句“容臣三思”,心里却努力地回忆着那段历史。

  从214年起,就立嗣一事,曹操便频繁发密函问旨于各位心腹智谋之士。

  当时各人均于私下回复,唯独崔琰这个不识相的居然于公开场合表明立场。他为标榜自己公正无私,不去支持与自己有姻亲的曹植,反而公然力挺曹丕。当时曹操表面上是夸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却赶在公布曹丕为储之前,于216年将其赐死。

  相比之下,贾诩这头老狐狸就不同了,虽然他私下里支持曹丕,并且为他在立嗣之争中支招。但是当曹操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反而不做出明确的表态,而是巧妙地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应对,其实便是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

  若说三年前曹操还对选谁为嗣有所犹豫,但是时至217年的立嗣前夕,他没有理由仍然在为此事咨询各方建议。

  此时曹操也不急于逼迫黄志作答,而是自顾自地伏案批阅奏折,仿佛忘了他的存在。这样一来,更加坚定了黄志的想法,曹操的问题绝不简单。

  曹操果真不知该选曹丕?那是不可能的。那为何直到217年还在问计于贾诩和黄志呢?想到贾诩和崔琰的不同命运,黄志恍然大悟。

  崔琰当时已经由尚书升迁为中尉,执掌禁军,比起依然是大中大夫的贾诩可谓位高权重。再加上他已经公然表示拥护曹丕,待子桓上位之后,崔琰必然是拥立的头号功臣。但是这样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