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3章 禅让_大唐:开局走后门,我成了暗侍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接上集。

  上官云英继续讲故事啊!

  这时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叙述大禹的教导而写了歌。

  其中一首说:“伟大的祖先曾有明训,人民可以亲近而不可看轻;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安宁。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妇都能对我取胜。一人多次失误,考察民怨难道要等它显明?应当考察它还未形成之时。我治理兆民,恐惧得像用坏索子驾着六匹马;做君主的人怎么能不敬不怕?”

  其中第二首说:“禹王的教诲这样昭彰,可你在内迷恋女色,在外游猎翱翔;喜欢喝酒和爱听音乐,高高建筑大殿又雕饰宫墙。这些事只要有一桩,就没有人不灭亡。”

  其中第三首说:“那陶唐氏的尧皇帝,曾经据有冀州这地方。现在废弃他的治道,紊乱他的政纲。就是自己导致灭亡!”

  其中第四首说:“我的辉煌的祖父,是万国的大君。有典章有法度,传给他的子孙。征赋和计量平均,王家府库丰殷。现在废弃他的传统,就断绝祭祀又危及宗亲!”

  其中第五首说:“唉!哪里可以回归?我的心情伤悲!万姓都仇恨我们,我们将依靠谁?我的心思郁闷,我的颜面惭愧。不愿慎行祖德,即使改悔又岂可挽回?”

  五子之歌中的五位王子所居的地方为今花地嘴遗址。

  有诗曰:

  邦惟固本自安宁,临下常须驭朽惊。

  何事十旬游不返,祸胎从此召殷兵。

  酒色声禽号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墙。

  静思今古为君者,未或因兹不灭亡。

  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

  如今算得当时事,首为盘游乱纪纲。

  明明我祖万邦君,典则贻将示子孙。

  惆怅太康荒坠后,覆宗绝祀灭其门。

  仇雠万姓遂无依,颜厚何曾解忸怩。

  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场前事悔难追。

  五子之歌中体现的民本思想,是华夏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是华夏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与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

  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释义为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这一思想反映了统治者的民本思想与清华简之厚父中的民心惟本,厥作惟叶的民本思想一样。

  其他体现民本思想的还有如:

  尚书虞夏书,皋陶谟兴五教、定五礼、立九德、亲九族,坚持公正,刑教兼施等。

  如五教的内容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

  皋陶的民本思想被夏朝君主做为重要的治国典章并实行,使得国富民强、天下大治。

  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

  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