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2章 第六十二章_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该拆的自鸣钟,终是留不住。

  康熙有了觉悟,爽快地批给老四三口价值连城的西洋钟。

  以功劳论,老四从东瀛坑回来的金银足够值得这些钟。

  何况这些钟其实不能算犒劳,因为拆分它们是严肃工作,是为了出海安全做保证。

  某一种钟竟然能左右航海进程

  这种说法从其他人口中讲出来是荒唐幻想,但出现在老四的折子上就是称述事实。

  不是双标偏心,而是有实证与理论依据都摆在了案前。

  当下,康熙神色严肃,阅读着老四写的西洋诸国经纬度研究进度汇总。

  欧罗巴人热衷出海,他们希望提高航行安全与精准度而不惜高价悬赏。

  其中不乏有人提出过以时间差定位航线的理论,以此理论衍生出航海钟的假想。

  这一假想竟然可以追溯到1530年。

  荷兰数学家伽马弗利斯西就想造一个精准海上钟,无奈受制于造钟的技术始终不够精湛。

  一百七十多年过去,依旧没能人为制作分秒不差的时钟,却也自然而然地去想了别的办法。将视线看向天空,以月距法、木星卫星法来定位船只的位置。

  引起康熙注意的不只是各种观测法,而是欧罗巴人为了做成这件事使用的手段。

  折子上写得清楚,因为通讯不便,欧洲诸国本来也是各自研究,还发生过谁先取得进展的专利纠纷。

  后来,诸国却纷纷开始合作。

  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派出天文观测队,前往世界各地为了绘制更完整的星图。

  这一提议得到了其他国家的相应,尽管完美的经纬度定位尚未完成,但由此却绘制出了地球地图的大致模样。

  西方的积极探索与研究在不断深入,人人都热情高涨,就连很有名的牛顿也投身于其中。

  不禁要问,大清是否有做得到

  若将这种研究当做奇巧淫技,在轻视它的时候,又有几个能比拟西洋研究者

  一样技术能视作旁门左道,两样、三样、四样等等一堆技术叠加起来时,是否会量变引起质变

  如今,航海技术没有更进一步突破式发展,可是谁也说不清革新时间点是不是明年。

  届时,欧罗巴人在海上畅行无阻,大清海船却连定位都比不过,还谈什么守卫边境。

  即便封闭海关也是无用。枪炮可以渡海而来,而最可怕莫过于你都不知道它攻来要多少时间。欧洲远隔重洋,但是欧罗巴人是否在大清附近占据其他领地

  对于以上这些,老四直言,他生活在京城时很少去想,可是航行在大海的直观感受让人无法不深思。

  大海很危险,如此危险居然还引得西洋人前赴后继地探险。

  一百七十多年,持之以恒地在研究出海之法,这种冒险精神是为利益所吸引。东方越是地大物博,越是吸引人来换取利润。

  大清虽未承平许久,但已发生部分人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