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6章 生产力爆炸!_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时行点点头,这个从读史书的时候就能得出结论,棉这个东西确实是元朝大力推广的遗产。

  元朝的统治者也从被征服的中亚地区,带来了更加优良的棉花种子,还在全国设立棉提举司,官方经营了棉布贸易。

  苏泽说道:“而我们江南的棉花,其实大部分都不是江南本地种植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运河运过来的,两湖地区和北方地区,才是棉花的主要产区。”

  “北方运过来的棉花,在江南变成棉布,再重新卖到北方去,这些棉花在大明疆域中被运输的路途,甚至比很多人一辈子走过的路都要多,汝默兄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徐时行愣了一下,摇了摇头。

  “意味着江南通过棉花加工这么一项产业,就从全国各地赚到了钱,江南繁华并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是鱼米之乡,棉花贸易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苏泽说道:“为什么这些棉花不在本地纺纱织布,却要不远万里还花费这么多钱运到江南?”

  徐时行还是摇头。

  苏泽说道:“商人都是逐利的,也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这么做的原因自然是即使这么大费周章的运输,这样做依然赚钱。”

  “为什么赚钱,自然是江南的纺织效率高,江南的纺织技术先进了。”

  苏泽对着徐时行说道:“汝默兄,江南能从棉花产区抽取利润,靠的就是技术上的这一点点进步。”

  “这一点点技术上的进步,就能产生飞跃性的发展,这才是我办天工书院的原因,这是一条富国富民之路。”

  徐时行愣了一下,苏泽说的是他从没有思考过的角度。

  苏泽对着徐时行说道:“明天我会送一本《天工开物》到你府上,汝默兄可以看一下,徐家可以将一些铺子改成工坊,说不定能赚到更多的银子。”

  苏泽看到徐时行有些心动,知道自己的计划实现了一半了。

  其实和刻板印象不同,在江南地区官员亲属从商的气氛是很浓郁的。

  大明朝的官员多是异地为官,大明律中也有在本地不能购置田产的规定。

  这条规定各地执行的严苛程度不一,但是大部分有上进心的官员都不会触犯。

  所以大部分官员都和方望海一样,到任之后会在当地购买店铺,让家人从事一些商业活动。

  在江南地区更是如此,比如徐时行的父亲是苏州知府,徐家就没有在苏州买地,而是在苏州城买了几家店铺赚钱。

  如果能鼓动他们办上几家新的工坊,那也算是推动生产力变革添砖加瓦了。

  不过苏泽也不指望徐知府家的铺子都改成工坊,堂堂苏州知府的铺子只要开着门,卖什么东西都是赚钱的,这些店铺的发展动力并不强,苏泽看中的还是江南地区大量的小商人、小工坊主们。

  而在所有的产业当中,苏泽最关注的产业是棉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